2005/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42
字型:
▓撰文:陳家榮
由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佔溫室氣體總量的60%,且其中大約有80%來自能源使用,而產業部門又是重要的能源耗用部門,因此如何減少產業部門之發展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關切之焦點。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報告推估,全球的能源消費至2025年將以年增率約1.8%左右成長;再依WEO(World Energy Outlook)2002報告指出,全球產業部門的最終能源需求在2000至2010年間將以年平均2.4%成長;而後於2020至2030年間降低至年成長率1.2%左右。至於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推估在2030年會達到380億公噸。由於溫室氣體減量是一項長期且具持續性的工作,短期間很難獲致顯著績效,因此以產業部門而言,其因應對策方案之研擬,短期間應以「無悔策略」為主。
檢視產業部門具體行動成效
雖然民國87年全國能源會議所有相關之具體行動方案皆依計畫進行完成,但依據產業部門在能源密集度的變化顯示上,實際成效有限,究其原因不外乎:
一、台灣在1990至2000年間是工業開始快速發展階段,無可避免的也直接促使能源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加。
二、政府未能有效執行調整能源價格與稅費檢討政策工具目標,因而國內各類能源價格相對較其他鄰近主要國家為低,未能反映能源使用的社會成本,降低了產業節能誘因,亦阻礙能源生產力的提升。
三、耗能產業自發性節能及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計畫僅止於資料調查及研究階段,未能有效落實於執行層面,及建立能源使用及溫室氣體排放基線調查及驗證制度。
四、產業結構之調整並未如預期朝87年全國能源會議之目標發展,且因近年來國內外景氣遲滯,產業結構往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產業調整之幅度也不如預期,部分傳統工業又因國際競爭力降低,整廠產能不足、產值下降,間接造成能源生產力降低。
五、國內產業技術升級不足,製程技術與能源設備大都仰賴進口,因而無法對其製程技術與設備做大幅變動,僅只能從改變操作效率等方向著手,節能改善有限。
六、政府未有具體之因應溫室氣體減量國家層級政策及具體可行之減量目標,間接降低了各部門及產業界積極推動節約能源及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策略之意願。
由於產業部門的發展對經濟影響甚鉅,因此建議第一階段(2005至2015年)的因應策略原則上應以無悔策略為主,其中:進行廠商具比較基礎之能源耗用及溫室氣體排放基線之建立、建置具查核性之自發性減量計畫審查及績效查核機制、修法擴大能源查核範圍、繼續輔以各種正面及負面誘因、將溫室氣體減量議題納入污染防治、工業減廢、綠色生產力等相關輔導計畫審核、探討溫室氣體減量國際發展趨勢對國內產業競爭力之衝擊等應為首要之工作。第二階段(2015至2025年)的減量策略,則需視前期減量績效及國際發展趨勢,研擬規劃總量管制策略,以有效促成產業溫室氣體排放與產業發展脫鉤。
尋求產業發展與CO2排放平衡點
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已達98%,相對的高耗能產業(如水泥、鋼鐵、石油煉製業等)之發展應以供應國內需求為原則,否則將衝擊國內在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之努力成效。未來產業部門在因應國際溫室氣體減量及節能方面,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為落實產業部門因應策略之執行,並達到節能目標,建議以能源密集度為查核指標,並規劃至2015年能源密集度較2000年下降9.5%,至2025年能源密集度較2000年下降16.4%為目標。
二、為使因應策略之執行具有效性,國內能源價格必須藉由相關稅費之調整或課徵,適當反映國際能源價格趨勢及社會使用成本,並將所收之稅費用於協助產業技術升級,以及因應能源節約及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之用。
三、短期內產業部門應完成各項具體策略之能力建置,如:各產業能源耗用及排放基線調查、自發性排放減量計畫查核機制建立、修法擴大產業能源查核機制適用範圍、全面調查各項能源設備使用效率現況、建立新設廠產品及設備之能源效率指標、提供中小型企業能源節約獎勵措施等。
四、立即推動具查核性之五大耗能產業自發性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計畫,並應逐步擴大減量協定至非耗能產業。
五、政府應視國際技術發展趨勢,逐步提升能源設備效率標準,以及新設廠之能源效率指標。
六、未來產業重大投資計畫及能源耗用產業之發展,應依循能源密集度下降之目標,以降低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之衝擊。一旦國內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產業重大投資計畫審核則依據該法之規定為之。
七、國內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應重遠慮,產業部門應積極探討國際發展趨勢對國內產業競爭力之影響,及因應低碳時代的國內產業發展策略,並據以擬定有效政策誘導產業轉型。
八、產業技術升級對能源節約之效果顯著,因此政府應積極輔導產業生產技術提升,並可藉以提高國內產業未來競爭力。
九、在具成本效益性前提下,應持續進行節約能源投資抵減、低利貸款、設備加速折舊政策,並將能源服務業(ESCO)納入投資抵減之獎勵對象。
十、視國際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趨勢及國內承受溫室氣體減量之壓力,規劃研擬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之租稅獎懲措施(如碳稅、能源稅),建立國內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及許可權分配草案。(作者為成功大學資源所資源管理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