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02
字型:
█撰文:余秀琴
將「未來學」融入能源教育中,可以幫助孩子考慮未來、選擇未來並重視未來,且培養孩子有一個「未來導向」的人生態度。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筆者發現普通教育課程內容設計與舊教材重疊處頗多,故認為不管何種課程設計皆應有「前瞻性」即長期課程計畫,並且重視未來,尤其是在劇變的時代裡更應該如此。
事實上,陳瑞貴說過,「我們都在為未來過生活,而不是為歷史過生活」,期望「未來學」能有一種新的整合並提出新思維,並對未來提供卓越的觀點。未來學家對於「社會議題」及「環保議題」抱持悲觀的看法,他們廣泛的思考全球的議題、科技對人類的衝擊、動態社會的複雜性及可選擇的未來。
筆者15年前就選擇將「環保議題」、「能源議題」做為課程設計的方向,目地在培養學生的「未來觀」和「未來導向」的人生態度。告訴學生如何認識未來並掌握未來、創造未來。筆者僅提出教學研究成果及與經驗分享。
引導學生做再生能源實驗研究
「九年一貫課程」中分成七大領域,六大議題,而「能源教育」未能獨立成為一領域及議題,也無法獨立成為一專門課程,而日本、美國及西歐等積極發展高科技的國家,早已將「能源教育」列入中小學課程標準之正式科目中並實施教學,因此筆者從事資優教育多年覺得更應透過課程設計與活動,指導學生如何珍惜資源並合理有效利用,從教學者使用有趣之自製教具,指導學生發揮創意製作太陽能玩具等活動,並將成果展示宣導及結合社區推動,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活動目的在培養學生對「潔淨與再生能源」的體驗,並建立一種正確的態度觀念和看法,成為未來開發潔淨能源素養之公民。
因此,教學者應思考以「能源議題」融入學生學習課程中,可以協助補充潔淨再生能源知識與技能上的不足,強調在學習情境中重視學生的「能力與學習」;就教學行為而言,係教師整合不同科目知識之機會及適用各種之教學法;在「未來學」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前題下,引導學生專題(獨立)研究,從實驗操作活動中,具體研發潔淨能源與再生能源創新科技,並加深印象與學習,培養具有創造力、國際觀之國民。
從活動中讓學生研究「現在能源」的變遷及思考當下所面臨的情況,重視學生「創造思考」的歷程與持續之毅力;建立「協商與合作」的架構,並且能在「e」世代的潮流中兼顧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ronment)、能源(Energy)等「3E」層面的態度與道德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認識與發現潔淨再生能源,將被動的「或然的未來」(Probable Future)和「可能的未來」(Possible Future)轉變為積極的「適宜的未來」(Preferable Future)等「3P」的研究。
活動設計加上教學評量
為引導學生進入專題研究的領域與學習方法,「能源教育」課程的活動學習單係由授課教師參考相關資料自編教材。在課程設計方面,分為「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學習策略」、「活動結果」、「情意課程」等五層面,依據每位學者的理論重點,教學者自行設計編寫出「多重模式」的教學活動:一、活動內容:採Renzulli的三合充實模式。二、活動過程:採Parnes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三、學習策略:採Noddings的小組問題解決學習策略。四、活動結果:採Taylor的多元才能發展模式。五、情意課程:採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
在學習活動中進行下列教學評量,包括:「觀察性評量」、「實作評量」(Performance)、「卷宗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施教後的整體評鑑方法,長期的研究之後,學生以問卷方式檢核該組的學習效果與意願,瞭解個人對團體活動的貢獻與人際關係,由各組擬訂進度檢核表並由自我檢核、教師檢核、家長檢核及學期總評量、問卷等方式進行。
從「未來學」的角度看「能源教育」,其重要性有助於對研究「現在」(Present)、「過去」(Past)、進而激勵「前景」(Panoramic)和對未來的理解、認識與發現;更重要的是因此提供學生們獲取對未來的全面性看法並進行未來導向的抉擇。雖然「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大多數的人卻不太在意,還有人類對於大自然過度榨取引起嚴重生態危機,災害事件層出不窮。
所以從教育的觀點來看,低污染的能源課程設計是「未來學」中重要的課題,其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幫助學生考慮未來,讓學生瞭解現在和過去的關係,藉此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且讓學生做擴散性思考。另外,也幫助學生想像未來與選擇未來,即讓學生瞭解過去與現在的因果關係,主要是培養批判思考、價值澄清與做決定的能力。(本文作者為國小自然科老師╱資料來源:陳瑞貴、莊明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