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95
字型:
█撰文:何佩芬
環境保護聯盟,今年獲得第三屆總統文化鳳蝶獎,這對身為總會長的陳椒華是莫大的鼓勵,有人稱她為「環保鐵娘子」、「醫生娘」,或稱她的頭銜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而她最喜歡的頭銜卻是「環保志工」。
陳椒華,不管在全國能源會議、或是環保相關的公聽會上,都會看到她咄咄逼人的發言,她在全國能源會議追問「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與時程」;在台南縣推動「廚餘回收資源再利用」時,除夕夜自己開著車挨家挨戶回收廚餘;「反核四」的靜坐抗議,因為幾天沒有睡覺,而累出了大病;在「管理選舉廣告物」推動的事件中,被一位候選人告上法院,三年不斷上法庭。許多人會好奇的問她,以一位「醫師娘」、而且又身為副教授,為什麼要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成功的廚餘回收
「剛開始只是單純的從母親的角度,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環境。」台北縣瑞芳人的陳椒華,從清華大學輻射生物研究所畢業之後就在食品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結婚、生子之後就忙碌於實驗室及家庭中,後來隨丈夫至台南教書,孩子漸漸長大,除了教書之外,多出了時間原本想繼續深造唸「博士」,考慮之後選擇擔任「環保義工」,參加了以林義雄號召的「核四公投志工講習會」,後來核四預算通過,反核聲浪消減。但是一些核四公投的志工在1997年成立了「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繼續為關懷台灣的土地及後代子孫福祉而努力。
當陳椒華一頭栽進「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時,即發現台灣垃圾問題嚴重,而占垃圾量30%以上的廚餘,若能確實回收,垃圾量必定可以大幅降低。因而大力推動「廚餘回收資源再利用」,收集的廚餘還可以轉成有機肥,應用於精緻的有機種植,不僅環保還可以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因此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力邀台南市政府一起做廚餘回收的工作,以便達到全面回收的目標。
「有些政府部門的長官告訴我,回收廚餘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在實驗室中曾經做過遺傳工程DNA的研究,那是很困難的工作,但都難不倒我,我怎麼可以被廚餘打敗。」陳椒華靠著毅力與堅持,一定要建立回收廚餘的示範機制,因此當工讀生無法工作的期間,她就自己開車挨家挨戶收廚餘、掩埋,三年前台南市成功的全面回收廚餘,陸續全國各縣市也跟進都在做廚餘回收的工作。
環保運動結合社運策略
另外一項,令陳椒華滿意且成功的活動,即是「選舉廣告物管理」。以前每到選舉期間,就會有大量的選舉旗幟、看板造成市容的破壞及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傷害到行道路樹,因此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在1994年開始,監督候選人是否有違規放置選舉廣告物,並協助台南市環保局草擬「選舉廣告物自治條例」。目前全國各縣市均參考使用,若不遵守的候選人將受罰。
除此之外,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並發起幾波的運動保護森林綠樹,包括保護「總統故鄉官田西庄綠色隧道」、保留玉井行道芒果樹,還有設立「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成為生態教育及生態旅遊的定點。
陳椒華表示,活動的成功主要也是運用了「社運策略」,何謂社運策略,就是在競選期間拜會候選人請其簽署「配合推動的條款」,當候選人當選之後就會落實執行,廚餘回收及選舉廣告物都運用了這樣的策略。當然也因為陳椒華台南分會會長做的負責賣力,因而當選為副總會會長,一年後成為總會會長。
為環境、土地把關
「成為總會會長才能夠多與中央官員接觸,遊說中央,這對於議題的推動相當有幫助。」陳椒華表示。然而對於一個沒有支薪、義工的總會會長來說,必須常常從台南坐飛機來台北開會,從陳椒華擔任總會長以來已經花了她上百萬元的交通費;除了自掏腰包之外,家人也心疼她,不顧身體健康常常為環保活動工作到三更半夜,別人當副教授在寒暑假可以出國旅遊,而她卻是忙著辦活動為台灣的土地、河川請命。
「環保力量要起來,沒有勇氣是擋不住的!」陳椒華語重心長的表示,環保工作常常是擋人財路的工作,環保團體常常與經濟發展、土地的開發計畫唱反調,例如目前她積極在推動的「廢棄物掩埋廠監督」工作,就是因為台灣的地下水被垃圾掩埋場及焚化爐污染,因而請求政府部門重視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陳椒華表示,台灣的環保議題,不只是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台灣的山林遭到濫砍、濫伐而產生「地質破碎」,每遇颱風、豪雨山區都會有土石流、還有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當被詢問到因為環境評估、或環保抗爭運動而使得經濟投資發展緩慢時,陳椒華反駁道:「我們應該效法許多歐洲先進國家,他們不僅國民所得高,自然環境也管理的好,不良的產業政策應該修正,政府應該多鼓勵再生能源及節能產業。」
「非政府組織(NGO)必須發揮監督的力量,為環境、土地把關。我們這一代要努力,我們的孩子才有希望。」對一個環保志工來說,陳椒華堅持做對的事,並積極的捍衛環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