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話說源頭】亞洲第一口油井的故事──苗栗出磺坑

2019/11/12 |撰文:賴修淯(特約撰稿人) 點閱人次: 6734

字型:


苗栗出磺坑掘出了亞洲第一口油井,是台灣油田的濫觴
圖片來源/中油探採事業部

人類已知用火已有萬年,但用電不過百餘年,這一百多年之間,從工業的發展與能源的使用開始,世界開展關鍵性的變化台灣跟上國際的腳步並不晚,從第一口油井、第一座煤礦到第一盞電燈,都是走在亞洲的前端,前人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1861年,苗栗出磺坑掘出了亞洲第一口油井,也是全世界第二口,珍貴的油源引起了人們前仆後繼地開採,也成為台灣油田的濫觴。


出磺坑是苗栗後龍溪一個溪流切割流過的山區,現屬於苗栗縣公館鄉的開礦村,有小太魯閣之稱。由於早期附近的人採樟煉樟腦油,途經這區總聞到有濃濃的硫磺味,故名硫磺窟,後稱出磺坑。

1859年,美國賓州一個叫提塔斯維爾的小鎮挖出了全世界第一座油井;而在1861年(清咸豐11年),粵籍人邱苟在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掘地一丈,建置了油井,並汲取原油販賣。這不僅是台灣最早的有史料記載的油坑開採紀錄,更是全世界第二古老的油田,只比美國晚了兩年。


始於逃亡的油井

出磺坑的油井源於清朝咸豐末年,當時出磺坑這邊還是原住民出沒的地區,往後龍溪下游河谷地成為漢人開墾的邊境。

1861年,有個番割(通曉原住民語,能和原住民溝通的人)叫邱茍,因指使原住民殺人犯案,而被官府通緝。出磺坑當時是化外之地,官兵力不能及,邱苟於是躲到了出磺坑。在出磺坑,邱茍發現後龍溪河水上有浮油,撈起來可以當燈油使用,邱茍就以人力挖掘約一丈深,每日可以得約40餘斤的原油,販賣給附近村民使用。

到了1865年,英國寶順洋行的商人陶德知道此事,以每年1千餘銀圓的價格向邱茍購買開採權,但其實在前一年,邱茍就以一年百餘銀圓的價錢賣給了一位吳姓商人。兩方為了採礦權互相告狀紛擾不休,由於此糾紛,1870年邱茍被捕,並因之前所犯殺人案而被判死刑伏法。因外商在台無權採礦,官府查封油井收為國有。

1876年,福建巡撫丁日昌派人從美國請來兩位技師到出磺坑探勘、開採。但因為薪水低、水土不服,技師亦認為當地官員和工人怠惰,待一年就離職。後來台灣巡撫劉銘傳也在出磺坑設置煤油局,但因生產不多,入不敷出,被下一任巡撫邵友濂裁撤。清朝治理台灣的最後幾年,由當地隘勇邱阿玉獲得准許,以每月30元的代價採收油井,賣給周圍鄉村當燈油。在清朝時期,官方對出磺坑的經營並不積極。


穩定開採百年 已完成使命

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出磺坑隨即被日本海軍省指定為「海軍預備油田」,禁止私人開採,但為求儘早開發,隔年就接受日本企業家的開礦申請,之後經過商業合併,不斷擴大開發,到太平洋戰爭末期才收歸國有。1895年~1945年是出磺坑採油的高峰(1926-1929年產量皆在1萬公秉以上),同時也是帶動周邊建設最多的時期,當時就有醫師常駐的醫務所,甚至還設有供日籍員工子女上學的小學校。

1945年後,由中油公司接手,也持續開發出磺坑,但日治後期淺層油氣就慢慢減少,在此時已近枯竭,於是中油購置深層的鑽井機等等,持續挖掘深層油氣。雖然出磺坑油井目前已油源枯竭、天然氣漸衰,但它提供台灣百年油氣,也完成了不少貢獻與使命。

左為第一號油井遺址及桿式抽油機展示,右為光復後第一口井「出磺坑第98號井
圖片提供/賴修淯(左)、能源報導編輯部(右))

〈補充資料〉

在《台灣通史‧榷賣志》中提及:「咸豐末年,粵人邱苟,通事也,勾引生番殺人,官捕之急,遁入山。至貓裏溪上流,見水面有油,味殊惡。時乏燭,燃之絕光。竊喜,以告吳某。某以百金有之,而不知用。苟復有寶順洋行,歲得銀千餘兩。遂互爭權,集眾械鬥,久不息。九年二月,淡水同知逮苟治罪。又以外商無在內地開礦之權,封之。及沈葆楨巡臺,聞其事。光緒四年,聘美國工師二人勘驗,以後壟油脈最旺,乃購機器取之。其始多鹽水,堀至百數十丈,達油脈,滾滾而出,日得十五擔。久之工師與有司不洽,竟辭去,遂廢。光緒十三年,巡撫劉銘傳乃設煤油局,委棟軍統領林朝棟兼辦,而出產未多,入不敷出。十七年,巡撫邵友濂撤之。聞礦學家謂臺灣油脈甚長,自苗栗而至安屬之噍吧哖,蜿蜒千里,如能取之,足以供用而有餘。又臺多火山,間有瓦斯,質若炭,光勝於煤,其用尤宏。」

油礦開發陳列館:中油在1981年於出磺坑建立了油礦開發陳列館,以紀念此一台灣油礦發源地。去年整修後於今年(2019)重新開館,除了有許多油礦相關知識介紹之外,還有VR等高科技互動設施。旅遊苗栗山線景點時,不妨過去看看,或許會有意外之喜,也對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有更多一點的了解和感動。


關鍵字:原油,油源探採,鑽井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