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微風細雨伴港都——基隆市能源之旅

2004/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66

字型:


▓撰文:陳 芃 ▓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

雖然台灣的最北端落於台北縣石門鄉的富貴角,但是提到「台灣頭」,大家的第一印象還是基隆市!這個因港而興、以港建市的都會,不但是台灣歷史中最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今日亦扮演著北台灣海運門戶、漁業重鎮的角色。

緊扼北台灣險要,三面環山的天然良港,自古便奠定基隆的重要性。回顧歷史,西班牙人於此處上岸,在和平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荷蘭人為求海商利益,在基隆與西班牙人激戰;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日本人亦選擇基隆為第一登陸點,諸此種種,均可以看出基隆的戰略重要性。

基隆市舊稱「雞籠」,清光緒年時以「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基隆。基隆市目前人口約有39萬人(2003年),土地面積為132.76平方公里,而整個基隆市有95%的土地面積是丘陵地,只有5%的平地。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基隆市,古時與其他縣市交通阻隔,往來不便,反而因為深水良港的因素,受海洋文化薰陶甚深,形成獨特的海洋都市風情。

台灣煤炭濫觴

談到基隆的能源,最著名的當然是煤礦。今日,台灣自產煤礦已無法與進口煤競爭,已全數歇業,但是基隆煤礦曾經的輝煌歷史,與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卻是不容抹煞的歷史。台灣煤礦集中在北部地區,其中基隆煤礦無論是在質與量方面,都堪稱最優,在機械動力尚未普及的時代中,基隆河、田寮河等方便的水運,讓笨重的煤能夠方便的運輸銷售。

19世紀航行於東海之上的蒸汽動力船,自印度至日本的航線上,僅有基隆一處能夠補給煤炭,加上基隆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使得原本為淡水港副港地位的基隆港,一躍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商港;爾後台北與基隆之間隧道開通,更使得基隆港腹地延伸,強化其北台灣門戶的地位。

基隆的煤炭在光復後,不但曾短暫的供給大陸東南沿海做為抗共用途,更是支持台灣建設的主要力量。在那個困頓年代中,有了自產的煤炭,政府就不必以寶貴外匯換取能源,在1940年代至1980年代中,基隆煤礦一直是台灣能源的重要支柱。

電力諸多特色

在基隆電力方面,位於港區旁邊的協和火力電廠,聳入雲霄的三支煙囪,是由外海看基隆最顯眼的地標。協和電廠採用燃油發電,目前是台中以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亦是基隆市最重要的電力設施之一。

由於基隆港為國際商港,其運轉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對於供電的可靠度要求高,故台電在此採用雙電源常開環路供電。由於對電力的要求不同,基隆港區電力供應與高科技產業使用的常閉環路有所不同,但一樣均能確保電力供應,維持港區作業。

「雨港」是基隆的另一個名稱,全年平均3,200公釐的雨量非常驚人,這也讓基隆電力設施在維護上產生許多麻煩,在別的地方,下雨天可以休息,不過在基隆,下雨天要是不做,那恐怕沒剩幾天可以做了!另一方面,幾乎均是丘陵地的基隆,由於開發早,多狹窄舊巷弄,車輛難以進入,這對於電力設備的施工格外困難,也因如此,基隆的木製電線桿比例很高,因為在許多地方,水泥電線桿根本抬不進去!也由此可見電力從業人員在基隆地區的辛苦。

北台灣供油重鎮

在石油方面,中油公司北部的儲運中心——石門油庫,亦位於基隆五堵地區。石門油庫是中油公司北部地區的汽油、柴油灌裝中心,台北縣市、宜蘭縣等地區中油公司加油站所販賣的油品,多半來自於此。在尚未自由化、中油公司仍負責全國油品供應業務前,石門油庫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油品儲運基地,直至今日仍是北區油品重鎮。

位於中山高速公路旁的石門油庫,設有專用交流道,油罐車能立即透過高速公路北上南下,方便迅速。整個油庫被群山環繞,形成一個天然屏障,非常隱蔽,不登高眺望,不知石門油庫的規模驚人,是一項巨大、卻又少為人所見的能源設施。

港都風情之旅

大略走一趟基隆能源設施之後,當然也別忘了欣賞這個具有獨特海洋風情的港都。熱鬧而美食雲集的廟口夜市,是饕客的最愛;在港邊小憩,細數巨舶輻輳,更是難得的經驗。在古蹟方面,開發甚早的基隆更是不勝枚數,延山而建,面向大海的砲台,訴說著抵禦外敵的故事,荷蘭城、法國公墓,這些異鄉的景致,將長伴著台灣的成長。

還有,和平島怪石嶙峋,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碧沙漁港的富饒海味,是著名的觀光魚市。每到中元節,基隆更是全國矚目的焦點,老大公廟的「開龕門」、「關龕門」,以及放水燈、普渡等活動,將傳統民俗與藝術結合為一,也是觀光局選定的台灣十二大節慶活動之一。

歷史的傳承、海洋的薰陶、國際的港口,讓幅員不大的港都,呈現萬象風采,讀友們不妨抽空到基隆體驗一下那股鹹鹹的海風,更可以順便參觀一下北台灣最大的火力電廠和最重要的油庫喔!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