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今日˙明天——石油工業與未來發展

2004/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589

字型:


▓撰文:蕭慕俊

誰是推動19世紀、主宰20世紀、影響21世紀的主角?答案是來自地底的石油。這種性質優異,但是用完就無法再生的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關鍵元素,然而隨著消耗殆盡的期限日近,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石油是一種化石燃料,亞述人曾將其當作火器用於戰場。現代石油工業肇始於1853年美國賓州的鑽探,當時主要用途為照明與取暖。隨著科技進步,機械被廣泛的運用,兼以汽車工業的發達,石油以其優異的物理特質成為主要燃料。1914年,德國人自原油中提煉出芳香烴以製造硝基甲苯,不僅使傳統化學工業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同時也拓展了石油工業的領域。

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兼具燃料與原料的特性,使石油成為經濟開發中的重要資源,而其不可再生的消耗性特質,更顯得彌足珍貴。中東、巴爾幹半島等地成為國際爭議最多的地區,皆因擁有廣大的油藏使然。證諸先進國家的經驗,石油消費與經濟成長呈正向關係,日本、美國與西歐等國的經濟活動對石油的倚賴程度甚深,而北海油田的開發更拯救了英國自戰後長期蕭條的經濟,石油工業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石油工業係以原油及天然氣為核心,所發展出來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工業體系。就深度而言,溯自油氣的探勘、鑽採、購運、輸儲乃至煉製、分銷,均屬於石油工業的範圍;就廣度而言,石油化學工業從上游基本原料的生產到下游加工品的製造,與現代之食、衣、住、行各方面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其工業規模的廣泛。

台灣石油工業的建立與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且互為因果。在光復後最初十年中,石油工業致力於生產設備的重整,經修復日本人遺留的燃料廠後可日煉原油1萬桶,產品主要供國防軍事用;進口替代期間,已見工業雛形,電力、交通、工業成為主要用戶,日煉量增至38萬桶;出口擴張與經濟起飛約二十年間,石油已躍升為主要動力,雖然歷經兩次能源危機,但重化工業以其產業關聯大,加工層次長的特性,成為帶動經濟的關鍵產業,如包含下游加工業計算,石化每年提供近70萬個工作機會,佔製造業就業人口30%,產值則高達520億美元,佔製造業的32%;製造業外銷每3美元中,即有1美元的產品與油有關。配合市場需求的成長,煉製設備也擴充至每天60萬桶。時至今日,在台塑石化加入後,全國原油的日煉量更達到120萬桶以上。

政策、經濟、民生

本質上,石油工業屬於燃料與原料的基礎建設,其體系的良莠直接影響到投資環境的優劣。國內每年的石油消費量從光復後的50萬公秉增加到目前的2,100萬公秉,雖然如此快速成長,但四十餘年來國內卻從未有缺油而停工的案例,由此可見政府對於投資環境營造的不遺餘力。此外,由於石油工業影響層面甚廣,常被用為政策執行工具,從財政的收入、經濟的發展、民生的照顧到環保的落實等,不一而足。因此,政策的配合與執行,可說是石油工業的另一項貢獻。

從能源經濟指標中,可進一步瞭解石油工業的重要性。從1960年代迄今,石油的需求彈性為1.15,意即經濟每成長1%,對石油的需求將成長1.15%。石油在1966年取代煤而成為國內能源供給的要角,此後台灣地區對於石油的依存度即節節上升,一度高達76%,鑑於台灣生產石油有限,有賴國外進口,高度的石油進口依存成為我國經濟上一大特色。當國際油價波動時,直接影響國內的生產與運輸成本,根據實證研究指出,油價平均每上漲5.11%,會推升1.92%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石油工業的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是石油的穩定供應與配合環境的訴求。化石燃料資源有限,難以生生不息,終有耗竭的一天。據現在的估計,各項初級能源中,石油可開採40年,天然氣可開採62年,煤炭可開採216年,原子能的鈾可開採70年。但未雨綢繆,尋求資源的源源供給,並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積極倡用替代燃料及再生能源。

將油留給後代子孫

在今後幾十年內,傳統化石能源仍然將居於首位。我國的新能源開發計畫,雖然在積極推動之下,到公元2020年,目標也僅能達到約3%的能源供給量而已,要替代化石能源仍有相當一段距離。事實上,放眼世界,除冰島、挪威等國因地熱、水力等天然資源豐富,能有效以再生能源代替石油、天然氣外,其他國家再生能源所能提供的量,亦無法滿足龐大的需求。

台灣自產能源約有97.8%初級能源仰賴進口;初級能源中以原油及天然氣為最大宗,分別佔初級能源之49.3%及7.6%(2002年)。原油有99.8%,天然氣有90%以上需自國外進口。簡單來說,如以石油為例,台灣一年自產的原油,只能供給中油公司煉油廠煉製一天而已。長遠之計,尋求能源供給的多元化、研究開發新能源、節約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也是國家持續發展的必經之途。(本文作者為中油公司工程師)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