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34
字型:
▓編輯室
日前甫在義大利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各國專家和官員研議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之具體措施,但京都議定書至今仍有美國、俄羅斯、澳洲等國未切結生效,管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推行出現歧異與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在此次大會宣讀之演說中指出,目前已感受到溫室效應氣體的第一波影響:「近幾年,極端氣候的高頻率和密度,以及隨之而來的天災,如印度與歐洲的嚴重乾旱,和北美部份地區的暴風雨,就是溫室效應的結果。」歐洲熱浪造成農業損失達100億美元,中國大陸的匯河及長江氾濫損失80億美元以上,「氣候變遷已非預測,而是已衝擊人類和經濟,並且將愈來愈嚴重的一個事實。」
由於氣候鉅變造成資源匱乏,國際間可能爆發衝突及侵略。例如東歐國家為取得糧食,可能入侵因人口減少而國力衰退的俄羅斯,並掠奪其礦源及能源;印度、巴基斯坦及中國大陸可能為難民、共有河流及可耕地等問題爆發邊界衝突;或者,西班牙及葡萄牙為捕魚權而爭吵不休,因為由於海水溫度改變導致魚類遷徙的緣故。另一方面,由於氣溫下降,將造成能源供不應求,可能促使國際局勢緊張,同時整個地球的承載力也將萎縮。
依據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境,在2100年時,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至少將達兩倍於工業革命前的水準,這樣的情況將對台灣地區生態環境形成嚴重衝擊。國內環保署委託的研究也顯示,台灣在2100年時,生態環境將受到重大改變。在研究中指出,台灣屬於亞熱帶的海島型自然環境,對於承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非常脆弱的,特別易受衝擊的部份包括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公共衛生、生態系統等。
氣候變遷的影響,除洪水、乾旱及聖嬰等極端氣候事件會立即造成自然與社會損害外,生態環境衝擊皆是以緩慢且不易察覺的速度在變遷著,但經年累月所累積的衝擊卻是不容忽視,影響層面極為廣泛。因此,解決之道應儘速研究,找出氣候鉅變原因及因應方法,並長期蒐集基礎資料及建置環境資料庫,全方位掌握變化趨勢與衝擊情況,據以研擬妥適因應策略,以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