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來自地心──地熱發電的運用

2003/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56

字型:


■撰文:陳文樹

地熱係地球內部蘊涵的熱能,可約略分為兩類:一類為地下熾熱的岩體熱能,另一類則是地底下的蒸汽或液態地熱水,經粗估全球之地熱總能量約為全球煤礦燃燒後所轉換熱能1.7億倍。部份的地層因結構特別故頗易蓄存地熱,雖因地殼的阻絕致使地函的熱量不易傳導至地表,但挖掘煤礦的礦工在下達數百乃至千餘公尺深處之地底下時,仍常可明顯感覺到週遭蓄含的熱氣,一般民眾只要身處火山口或溫泉區等地殼裂碎之處,即可明確感受到地熱的存在。

地熱發電乃是應用地下的水蒸汽(Steam)來推動渦輪機(Turbine)旋轉,俾使發出電力,就其基本原理論之,係將地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倘蒸汽中兼含有熱水則須先藉「汽水分離器」將水蒸汽和熱水分離開來,待水蒸汽推轉渦輪機過後,再使蒸汽凝結為熱水同時將熱水回注於大地,以避免導致地層下陷。

通常,當地下水的溫度在30~90℃時,可應用於烹飪、沐浴及暖氣設施;若是從地下貯水層引取到90~150℃的熱水與蒸汽的高壓水汽混合體時,則可在分離出熱水之後再以水蒸汽發電,或利用熱交換的作用來將液態介質加熱為氣體以發電;若地層蘊存有高達150℃以上的水蒸汽時,可逕行導送至渦輪機發電。另外,若是在不含地下水卻蓄存有大量地熱的區域,可先將高壓水灌注於地底下,俟其被地熱加熱而成為水蒸汽後再用於發電。

豐沛資源尚待開發

地熱是一豐沛卻又不會肇致空氣污染的能源,只是因為被蓄存於離地表頗深的地底熱岩區,故須有良好的科技方能善加利用這些珍貴的熱源,當前只能針對部份地質適宜的地熱區進行開發。依據工研院能資所進行的調查,台灣地區地熱發電的蘊藏量約為100萬瓩,其中宜蘭縣清水地區(三星鄉員山村與大同鄉交界處)的地熱發電量約有60,000瓩的潛力,目前該地區正積極規劃開發中。

技術領先各國的美國,是舉世開發地熱發電最具成效的國家,具有每年達9,000瓩的發電能力,位於美國加州的Geysers廠即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熱發電廠;另如冰島、紐西蘭、義大利、日本、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等地區,也均曾熱衷於開發地熱發電,連科技昌明但原本對地熱發電不甚熱切的德國,亦在不久前由環境部提供650萬歐元,在境內西南部的巴伐利亞州建竣一座地熱發電廠。中國大陸馳名的西藏羊八井地熱電廠,現之裝機容量則已達25,000瓩,足可供予鄰近約10萬人口之市鎮所需的電量。

冰山下的熱火種

義大利的拉德瑞洛地熱區,早在1904年即建造有舉世首座的地熱發電廠,當時發電功率僅為550瓦,但現今義大利的地熱發電則已發展到5,000瓩的機組容量。迄80年代末期,全世界所有的地熱電廠,總計的發電機組容量已逾500萬瓩,並於1995年時達到680萬瓩。而以普遍性論計,歐洲是應用地熱發電最為普及的地區,像境內擁有兩百多座活火山,同時有十分之一的面積為冰川所覆蓋的冰島,正是世界上最密集的火山區之一,地熱資源自然是龐大無比。

冰島人在甚早之前便知道如何充分的利用地熱,如鋪建管道將溫熱的溫泉水輸送到每個家庭、學校、醫院、工廠和游泳池等,省卻了可觀的燃料經費;另外,冰島的電力幾乎不必耗用燃料,而是取自於大自然的水力發電與地熱發電,其中地熱發電約佔5%,位於首都雷克雅維克郊區的Krafka地熱發電廠即極為馳名, 2000年時,全國的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已屆15萬瓩。事實上,冰島的水力發電之所以能夠發達,也應歸因於蘊蓄有大量的地熱所致,倘無地熱的調節,則冰島的河川、瀑布恐將有逾半的季節會因結冰而難以用於水力發電,冰島民眾的生計恐怕亦將遠不如現今般之優適。

應用領域仍須循序漸進

將地熱發電與火力發電作比較,節省燃料費用且不需裝設鍋爐乃其最顯著的優點。但是,如果欠缺良好的「熱交換」技術,則不僅無法善加利用,尚易因熱水、蒸汽中的雜質未適當分離濾除,進而阻塞管路導致降低發電效率,甚至毀壞設備;更可慮者則是,若抽取的蒸汽夾帶有毒性氣體或熱水中溶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則有危害工作人員之虞。再者,因為挖鑿地熱井難免會破壞自然景觀,因此發展地熱發電亦宜考量調和當地的自然景觀與環境生態。

目前在地熱發電領域上,有四種主要之應用系統:

一、地熱蒸汽發電系統:乃直接利用地熱蒸汽去推動汽輪機運轉以產生電能。本項系統之運用技術已趨成熟而告安全可靠,是地熱發電的主要形式,例如西藏羊八井的地熱發電廠便是採用此一形式。

二、全流發電系統:係將地熱井口的全部流體,包括所有的蒸汽、熱水等物質,逕行送至機械設施中,提供動能用以發電,後再排放至凝結器去。

三、雙迴圈發電系統:亦稱為介質循環系統或朗肯系統,是以低沸點的物質做為介質,使流動的介質先從地熱系統中獲致熱量,而將其從液態轉變於氣態,繼而推動氣輪機旋轉並帶動發電機發電,常見的實例係使用熱交換器將氟氯烷(Freon)加以氣化,以運轉氣輪機。

四、熾熱岩發電系統:由美籍莫頓和史密斯於1970年率先提出,利用地下熾熱岩層的熱量來轉化發電,他們在新墨西哥州北部鑿通兩口深達4,000公尺的深斜井,將冷水注入至其中一井的熾熱岩層,並從另一井匯存經地底熱量加熱後產生的蒸汽再以之發電,功率可達2,300瓩,但迄今仍尚未被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本文作者為中華郵政公司技術處研究員)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