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2182
字型:
▓撰文:何秀玲
自古以來,煤一直是人類主要的能源來源。這種含熱量高的能源,是蒸汽機的主要燃料,驅動著工業革命的腳步,在短時間內徹底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本文將就煤炭的種種,做一簡單的介紹。
世界能源的應用,在初期均以煤炭為主,後因陸續發現巨型油田,原油大量產出,逐漸取代煤炭成為最高的能源消費項目。但是,在地球能源蘊藏有限的情況下,煤仍然是存量最厚實、應用最為可靠的能源。
昨日遺骸,今日能源
由古代生物成分轉變而成的能源,稱為化石能源,主要為煤炭與石油等,化石能源中又以煤炭的蘊藏量最多,分佈也最廣。煤炭的形成原因為古代植物的殘骸層層交疊,經過長時間受到細菌的生物作用,以及地殼變動、環境高溫、高壓等因素,使這些物質經煤化作用轉變成煤炭。在煤化的過程中,亦會產生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有些逸散至大氣中,部份則被封閉在地殼中,形成儲氣層,這也是採煤工作危險的主因之一。
煤的主要成分為碳、氫、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依其生成的方式與含碳量的不同,煤也區分為幾個等級。含碳量最低的是「泥煤」(Peat),為植物死亡後,被微生物分解以及氧化後腐爛而成,碳量低、水分高,燃燒熱值低,開採的價值也較低。泥煤被掩埋,受壓力與溫度作用,排除水及其他成分,碳的密度逐漸增加,成為褐煤(Lignite)。
褐煤是在較低溫與低壓下形成的煤礦,較高溫與高壓下形成的為次煙煤(Sub-bituminous coal)和煙煤(Bituminous coal),更高溫與高壓下形成的是最高級的無煙煤(Anthracite)。簡單來說,煤中固定碳量(不會揮發的碳)含量越高,煤質就愈好,像無煙煤的固定碳量在90%以上,燃燒時熱量高,幾乎無煙,是最高級的煤種。此外,硫常伴隨著煤的生成,成為煤中的主要雜質,在燃燒時形成硫化物,是燃煤的主要污染源,故低硫含量的煤礦,也是判別煤的品質的重要因素。 <插入表>
開採危險,用途廣泛
煤礦的開採,依照礦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採用各異的方法。一般來說,煤的開採方式有深部採煤以及露天採煤兩大類。深部採煤需要掘井深入地面,挖掘煤礦後以機械送出地面,但安全性較低,工作環境亦差,容易罹患如矽肺病等職業傷害;露天採煤則是利用機械將地表土移除,直接開採其下的煤層,但對於環境破壞更為劇烈。
煤礦採出後,由於體積龐大,故須配合相關設施如:鐵路、儲存廠的設置,以及就近使用(如在礦場附近興建燃煤電廠)。在煤的使用上,由於煤具有高熱值的特性,是一種非常優良的燃料,現今主要用於發電、煉鋼、水泥、工業等方面,其中又以燃煤發電為今日煤炭的主要用途。
除此之外,煤在經過加工後,用途更為廣泛。在將煤乾餾後,可得含碳量很高之煤焦(Coke),俗稱為焦炭,幾乎完全是碳元素,可用於煉鋼鐵時的還原劑,也是水煤氣及乙炔的原料。乾餾所產生的氣體冷卻之後,部份成為液態氨和煤焦油。此外,還可生成許多重要的化學原料,用於化工、塑膠、藥物、染料等用途之上。
儲量最大,分佈廣泛
在化石能源之中,煤是運用最早,同時探明儲量仍最豐富的能源。截至2001年,世界煤炭蘊藏量估計約為9,845億公噸,以現今的開採速率來看,尚可供應人類216年之用。煤的蘊藏不若石油般分佈不均,世界各地均有煤礦,主要蘊藏的地區為:亞太地區30.2%、北美洲24.3%、東歐及前蘇聯23.4%、西歐15.2%。
世界對於煤的需求,由於環保因素影響,成長並不若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般強勁,自1991年至2001年的十年間,僅成長1%左右,2001年的煤炭總生產量為22.5億公噸油當量。其中,歐洲以及蘇聯地區的煤炭需求都呈現下滑的情況,而亞洲國家為配合經濟發展需求,故成長幅度均集中於此地區。
世界上有許多產煤大國,美國、澳洲、南非為主要的煤炭出口國。由於地理因素,南非與澳洲的煤產主要以亞洲市場為主,我國的需求即有許多來自於澳洲,而國內煤的最大消費者——台電公司,也在澳洲投資相關業務,以確保國內發電燃料的自主性與安全性。
懷璧其罪,需求放緩
煤的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費中僅次於石油,排名第二,約佔全球總消費量的24.7%,不過已與天然氣的23.7%十分接近。究其原因,煤的特性使其運用遭受限制,包括燃燒後將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有毒的硫化物、有害人體的粉塵等,將對於地球溫室效應以及空氣污染,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然而,煤仍然是21世紀供應最可靠、價格最低廉的能源,而煤炭本身不是一種污染,而是在應用技術上需要有所突破。今日的技術已經能夠將燃煤時污染降低至理想的境界,不過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仍有待解決方案。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煤炭不應該是一個淡出的角色,而是一個突破性技術的催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