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至上的發展策略——漫談產業與永續工作

2003/07/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545

字型:


▓撰文:孫崇譽

自50年代起,我國由農業經濟型態轉型,朝向工業化腳步邁進。在生產技術進步與充分利用優勢競爭力的情況下,屢創經濟奇蹟,形成令各國欽羨的「台灣經驗」;而強勢的經濟競爭能力,亦成為我國的立國根本。

我國以外貿導向為主軸,亦即以產品的輸出與銷售為國家的基本生存之道,因此,企業發展與獲利成為我國維繫生存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由於台灣是一個海島,天然資源與可利用的土地十分貧瘠,能源的供給亦十分缺乏,倚賴進口能源的比率,已經超過97%。在先天條件的限制之下,我國要保持國家的競爭能力,除了在產業結構上要有所調整,充分發揮我國優勢的高水準人力資源、高科技生產能力等長處外,更須致力於符合永續發展的趨勢,及早開發相關產業與技術,以符合世界潮流,並能保持競爭力的領先。

能源資源充分支持經濟發展

回顧過去,在全球經濟一片榮景的時期,我國跟隨時代潮流,衡量國內情況迅速找到在世界經濟上的定位,以輕工業與代工製造業為主,強調「物美價廉」策略,採取價格競爭導向,利用低成本優勢取得市場。不過,在低成本的背後,對於土地、資源等環境條件的過量搾取與超量負荷,同時亦造成整體國土環境的惡化。

類似的狀況非我國獨有,而是在所謂的未開發、開發中,以及先進國家的演變過程中,在世界各地、各個不同的時間,以不等的程度,不停的上演著相同的情況。

人類在工業革命後兩百年的今日,科技文明達到頂峰,但這樣的成就卻絕大部份建立於對自然環境的索求、改變與污染之上,如此的發展模式,亦形成今日地球上嚴重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

上述的問題是今日全人類的共同議題,不但既有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的挑戰,繼續向前的腳步受到限制,更直接的影響是生活環境的變異與破壞,已經明顯的威脅到部份地區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能源使用、資源開發,帶給人類更進步的生活,然而在此卻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

永續發展路途仍然漫長

在溫室效應浮現,全球環境變遷,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人類開始自覺環境保護議題的重要性。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揭櫫「永續發展」的概念,並寄望此概念能成為各國制訂發展計畫時的優先考量;1992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中,更有超過100個國家元首出席,達成追求人類永續發展的共識。

在民國68年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我國已開始對於永續發展議題挈劃出關於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遠景。隨著環境保護議題日益急切化與顯著化,有鑑於永續發展對未來的重要性,民國86年,行政院將原有的「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擴編,並提升層級成為「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推動我國永續發展之事務。

今日,我國已由「開發中國家」跨步邁入「先進國家」之林,在全球分工中,產業也歷經升級改變,朝低污染、高科技的「綠色矽島」目標邁進,但只要仍身處全球經濟體系之中,就無法避免承受經濟結構中的問題(過度消費、過度浪費、成本與價格優先的思維等)所帶來之壓力,如不透過有效的政策規定與合理的機制去化解,仍將直接轉嫁在我們共同的生存環境之上。

企業的未來在於環境永續

有鑑於此,1997年「國家永續發展論壇」中,闡述了對於經濟成長的看法。在永續發展的架構下,經濟成長除了是「量」的成長外,更要追求「質」的成長;這樣的模式,將透過提高效益、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改變傳統消費模式、研發清潔生產技術、提倡理性消費等方式去實踐。

台灣的競爭力源頭為企業,世界第一大晶圓代工廠(電子製造業)——台灣積體電路的董事長張忠謀亦表示:「企業將是21世紀台灣的發展主力」。由此觀之,在我國經濟規模日趨擴增之際,如何實際達到友善環境與資源,減少地球負荷,進而與環境、生態相平衡,已成為政府、民眾、企業等各界不可迴避,同時亟待突破的當務之急。

未來,在國際社會中,我國必須善盡地球村成員的義務,積極扮演聯合國提出的「夥伴關係」角色。在國內的發展上,短期必須能夠抑制開發時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在中長期的發展上,除了政府必須以復育的方式尋回大地的生息外,身為國家主力的企業們,亦應對於永續發展工作有著更高的自覺,並且展開組織、技術、發展策略等各方面的變革。唯有一個能夠與環境永續共存的企業,才能符合國際的競爭態勢,並且達到企業永續生存獲利的目標。(本文作者為外商公司經理)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