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前瞻新世紀的光亮──高雄光之塔

2003/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35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全國首座由高壓電塔轉化成為太陽能發電的環保公共藝術鉅獻──高雄光之塔,日前在高雄市長謝長廷與台電副總經理李錦田共同主持下,正式啟用。不僅照亮愛河畔的新文化區域,成為北高雄之新地標,更點亮了前瞻新世紀的璀璨光芒。

高雄光之塔位於高雄市三民區同盟路與自立路口的三民一號公園內,原係台電之高壓電塔,亦是全國「城市地景改造計畫」典型的成功案例。該塔身裝設有LED燈,係利用太陽能發電為能源,一次儲存容量可供發電28小時,其他相關設施有礙子牆、攀岩牆、觀景平台、旋扶梯、礙子燈柱、解說板、入口意象等,再整合周邊渡輪站、客家文物館、巨蛋體育場等,不僅提升社區生活機能,深具社會教育功能,更是文化歷史的延伸。

第一道光,老電塔的舊記憶

民國50至70年代,高雄由早期的農漁經濟,逐漸轉變為以重工業為主軸的工業都市之際,大量鄰近鄉鎮人口的聚集流入,造就了高雄市的繁榮與進步,而推動這股工業潮流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高壓電。於是高壓電纜開始拉縴貫穿大眾的生活空間,橫過原野、越過高山、穿過城市,高壓電塔如巨龍般聳立盤踞,形成龐大的輸送電網,以強大的電源點亮每個角落。因此,承載高壓線路的電塔就成了高雄產業地景最清晰的象徵。

然而隨著時代演進,以及現代人對於居住環境品質的提升與都市優質景觀的要求,管線地下化成了必然的趨勢,因而在市區中搭載電纜的高壓輸送鐵塔,於任務告一段落之後即將面臨拆除的命運。如設立於59年的「高雄─凱旋」輸電線路,從83年起開始電纜下地工程,89年完成全線地下化後,於91年8月完成沿線鐵塔的拆除作業。

第一個夢,港都小品地景大作

正當凱旋線進行高壓電纜地下化工程及拆除作業時,有鑑於電塔象徵著電力與城市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保存城市記憶,由三民區社區建築師工作室建議高雄市政府,考慮保留位於三民一號公園、客家文物館前活動廣場之第四號電塔,並將其配合「城市地景改造計畫」進行再造時,立即獲得謝市長的大力支持。

謝市長親自將其命名為「高雄光之塔」,象徵意涵有二:一來電塔為台電的一部份,而電與光是並存的,就像城市因電而發光蓬勃;再者,藉由電塔本身的蛻變,使原本讓人感覺灰蒼冰冷的電塔,轉為七色彩虹,繽紛了光的顏色。因此,「高雄光之塔」計畫獲得促進電源開發協助基金管理委員會的認同及支持,台電也慨諾捐出電塔。在結合多方概念與各界力量後,運用現代科技與藝術,使電塔能夠融合資源再利用,重新活化再生。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工處在高雄光之塔完工後,更邀集台電、建築與公共建設等相關學者,舉行「廢棄鐵塔及能源再利用研討會」,除給予高度肯定外,更以期結合高雄的藍帶與綠帶,串連城市地景的點、線、面,讓高雄整個亮起來!

第一高標,點亮未來能源

將產業地景與城市記憶重新保留及活化,是高雄光之塔的一大使命,同時光之塔也發揮社區建築創意,如兩層的觀景台往前可以俯視愛河,往西則能遠眺由柴山的綿延山脊所形成之天際線,可統攬山河之壯闊秀麗;這是社區建築師充分發揮社區理念的成果。

再者,光之塔更反映了南台灣的氣候與陽光。它以太陽能供給夜晚自身使用的電源,充分運用高雄年平均超過2,000小時的日照量,更展現出新世紀中將光轉化為能源的前瞻做法。因此,光之塔可說是從過去到未來,能源發展過程的縮影與前瞻運用的最佳指標;亦即以「過去」為基礎,以創意塑造「未來」,透過光的燦亮點綴,再造了一個具有活化都市整體景觀環境的生命之塔,更加是高雄未來邁向乾淨能源的一大宣示,也深切表達新與淨潔能源時代的來臨。

再生記憶,諦聽色灩光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光之塔還有了一層「新表情」!運用太陽能發電的90顆LED點狀燈,沿塔而上共分22層,並以紅、藍、綠三原色為基本,每顆燈都還可以細微變化出數百種斑斕顏色。所以在夜晚時,民眾只要隨著視野與角度的轉換,就能瞥見麗似煙花流華的不同光帶況味。

此外,光帶也以色彩變幻展現不同主題,像是:以閃爍白色燈光形成的「螢火蟲的回憶」、七彩的「彩虹組曲」、以黃橙為主色的「流金歲月」、藍綠色調中綴入白點的「海洋之美」、快速閃動的「明日之星」,以及模擬煙火施放效果的「煙花」等,皆根據不同活動以設定燈光幻化組合;於節慶週末時,炫眼的投射燈光束更將在塔內外旋轉流動,匯聚所有的能量於塔內,而向上投射的光柱也彷彿展開的雙臂般,正向未來招手!

光之塔除了在夜間綻放光明,在白天也表現出豐富的神采。塔身以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彩繪而成,猶如雨後天際的一道彩虹,展現了多彩熱情與美麗詩境。因此,光之塔除了保留城市記憶、以百變燈光照亮塔身彩繪霓虹的基本功能外,還加入回憶的元素,同時也和城市光廊、海港等高雄的城市特色,做一多樣性、整合性與故事性的繽彩陳述;未來,它亦將與火車站、東帝士大樓形成高雄地標的鐵三角,將高雄人的回憶與高雄市的風貌聯結串起。

眺望過去、現在與未來

高壓電塔由於承載著高壓電源,印象中總是冰冷堅硬而具危險性的;然而在「光之塔」,人們卻可以沿著塔中心的旋扶梯輕鬆地拾級而上。兩層眺望平台可供人登高望遠,欣賞同盟公園及愛河景緻。而眺望平台的欄杆上共設置有36塊解說板,簡明完整地呈現台灣電力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從發電、輸電、配電系統到再生能源等,滿足民眾對於電力知識的需求。

電力是經濟的動力,特別高雄是一個以產業起家的城市,高壓電塔便是代表著高雄重工業時代的黃金歲月,因此高雄市政府冀望藉由光之塔的重生活化,成為一個新生命力的生活觸媒,引領民眾對於周遭環境的關心,更對於其燦亮光芒、城市記憶的保存、未來能源的宣示、在地力量的結合、社會教育功能之發揚,以及都市計畫成果之彰顯等,予以用心記錄與珍藏。

所以,當光之塔的第一道光亮起,並串起過去、現在與未來時,照亮的不僅僅是周圍廣場與更開闊的天際線,更照亮了高雄人的記憶空間,以及未來的無限可能。(參考資料提供: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企劃處)

小圓片礙子

礙子是一長串碟子型的絕緣體,主要功能為在電流與結構或設備間起絕緣的作用;電纜線與電塔、電線桿間,都必須有礙子做隔絕,才不致讓高壓電經由電塔導入地面。因此礙子與電塔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在電纜地下化之後,電塔逐一被拆除,礙子也逐漸在生活的視野中隨之消失。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