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月起月落之間——由挪威潮汐電廠看未來發展

2003/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591

字型:


號稱全球最北端的城市——挪威的哈墨費司特,是個居民僅有一萬人左右的小鎮,位處於冰封的北極圈內,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除了世界之最的封號外,哈墨費司特在近日又將創下一項記錄,那就是利用潮汐發電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挪威政府花費了上千萬美元,為這個世界最北城市設置了潮汐發電系統,利用在海底的水渦輪機,在漲潮退潮間產生電力,供應這個小鎮的運作。不同於築壩攔水的潮汐能運用方式,這套發電系統僅將水渦輪機置於海底,裝置容量為300瓩,在當地較低的電力消費水準下,期望能供給1,000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使用。

以高達台幣4億左右的經費,興建一座300瓩的電廠,若以成本效益的比值來看,實在是非常的划不來。不考慮低建廠成本的傳統發電方式,僅就使用再生能源的標準來看,一座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在今日已有1,000瓩以上的功率,而台北市的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的沼氣發電,更可達到5,000瓩的發電量。

但是由另一個角度來看,風力、日照條件都不足,沒有大規模種植的本錢,又沒有驚人的垃圾生成量,如果想要淡出對於化石燃料的倚賴,哈墨費司特該如何做?在相當高的建設成本與無污染、低環境影響的綠色電力之間,挪威政府跳脫出以成本為前提的思考模式,選擇了後者。

當然,大家可以說挪威是個有錢的國家,負擔的起如此的花費,不過在這個決定的背後,卻隱含著更深層的意義。對於再生能源的研究發展,這個海底電廠無疑是一項鼓勵,成為未來潮汐能開發的跳板,而在偏遠地區的供電上,以保護環境、能自給自足為前提,不但實踐了大眾均有用電權利的社會公平,同時更以維持「原貌」做為對當地居民的承諾。以上的思維,在講究迅速開發的今日,的確值得讓我們慢下腳步深省一番,到底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在後退?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