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510
字型:
■撰文╱圖片:陳文樹
早期台灣的「大煙囪」大都是由磚窯廠與糖廠所附建,後來則常成為發電廠或石化工廠的代表。而近些年來,多附建於都會區近郊的垃圾焚化廠,例如台北市內湖、木柵和北投地區,均建有高聳入雲的焚化廠大煙囪,以供排放焚化爐燃燒垃圾時產生的廢氣。而從遠處遙望的民眾,則可因此輕易得知焚化廠的方位和所在地點。
為維護市容觀瞻,這類廠房的煙囪均以美麗動人的圖飾來髹漆外貌,北投的焚化廠大煙囪係經由公開徵圖方式選定「類彩虹」圖案,而且在高度達150公尺的煙囪體上頭第116公尺與第120公尺的高度位置處,還分別建有觀景台和旋轉餐廳,並有快速電梯可以通抵直上,自建竣以來,儼然已成為北投關渡一帶的新地標。
彩虹下的小秘密
北投垃圾焚化廠係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洲美里洲尾段、基隆河下游右側,距基隆河和淡水河的交匯處約4公里,整個焚化廠佔地10.61公頃,廠房約莫五千坪,內有四具每日各可燃燒450公噸家戶垃圾之爐體,每日最大垃圾焚化量為1,800公噸。各爐體焚燒垃圾的煙氣當然須經由煙囪排放,而在這四具煙囪之外,則再以鋼骨水泥圍建為一合體狀的大煙囪,故自外面看去,雖然像是只有一具煙囪體,實際上真正用以排煙的,則是四具被含置於內之較小煙囪。
該廠自87年7月完成試車運轉、翌年5月由台北市政府環保局驗收接管以來,每日幾乎皆焚燒逾千噸的垃圾,爐體燃燒溫度控制在攝氏850度以上,所產生的熱能自然十分可觀,因此得以將焚燒垃圾的爐體與鍋爐、蒸汽渦輪機等結合,俾用以再生發電。當初台北市政府在建廠時即投下了上億的資金用於設置發電設備,其發電量為4萬5千瓩,其中有3萬7千瓩可回售給電力公司,其餘則供焚化廠自用。
燃料內裡各有千秋
焚化廠的發電過程和一般火力發電廠相近,主要的差異乃是焚化廠以「垃圾」為燃料,不過由於垃圾的內容甚為豐雜,以致灰燼的處理手續自然遠比燃油或燃煤電廠繁複,如已揀選出金屬殘物的底灰即用密封式的灰渣卡車,運往南港山豬窟的衛生垃圾掩埋場掩埋。
另在蒸汽發電循環回收子系統方面,高溫高壓的水蒸汽在推動渦輪機進行發電之後,除將仍甚具熱能的蒸汽送往凝結器使之凝結成水、再以泵浦泵送至鍋爐的給水槽外,亦可抽存一部份的熱蒸汽輸送到鄰近的工廠,做為熱源或就近輸送到焚化廠內的游泳池以加熱池水,使熱能做最充分的利用。惟此需先另行投資於舖設管路及構建熱交換器方可克竟全功,預計配管工程可於今年底完成。
此外,焚化爐焚燒垃圾之後的熱氣必須經過煙囪排放出去,而為善用其餘留之熱能,乃可先使廢熱氣先和送至焚化爐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俾使經過預熱的空氣可易於助燃垃圾焚化爐內的垃圾。此外,已進行過熱交換的廢熱氣則需再依序通過「半乾式洗湮塔」和「袋濾式集塵器」,除去酸性氣體、戴奧辛以及粒狀污染物,最末再以抽風機將其送至煙囪,而於150公尺的高空排放出去。既經淨化處理完畢,故從大煙囪排出的氣體已呈無色淨潔狀,與往昔磚窯廠、化工廠等未做淨化處理而逕行排放出的白色或黑色的煙霧大不相同。
高居頂端的第一寓意
走訪外部塗繪有漂亮條塊色彩的大煙囪體,附建有直立電梯、步行螺旋梯和觀景台、旋轉餐廳等設施。電梯從底層入口升上觀景台時,途中並不會停留,但則有一具可顯示電梯高度的標示器,以公尺為單位,使遊客確知究竟已離地面多高,且全程僅需35秒左右即可抵臨。固然國內、外往昔即不乏建於高塔頂端或建築物頂層之上的旋轉餐廳,但是在焚化廠煙囪上建有觀景台和旋轉餐廳的,北投焚化廠恐怕是全世界第一座,不僅可供民眾登高遠眺,享用美食,同時也深具能源教育的功能。
從觀景台上沿著圓環狀的步道悠閒緩行且極目遙望,當可清楚瞧見焚化廠所在地的四周景象,諸如關渡自然生態公園、兩條蜿蜒如帶的基隆河與淡水河,以及所銜連的支流河溝,位處兩河之間猶如是「河中半島」的社子島;連接社子島與三重地區並以H字型橋架和斜張鋼索拉撐建造的「重陽大橋」,位於焚化廠近旁、上頭車水馬龍的大度路與百齡路,有列車奔馳其上的捷運淡水線、峰巒綿延起伏的陽明山和大屯山等諸多山系,足能令人心曠神怡,暫滌塵俗憂煩。
建議若是攜備台北市地圖和望遠鏡,在觀景台上詳細遼望,比對親睹地勢景貌和地圖所示,當愈能對台北市的相關地形位置一目了然,將曾於地理書籍中詳細讀過的相關內容在短時間內融會貫通,頗有登高遨遊,逍遙碧落之樂趣。若是團體蒞臨的話,還可事先和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或北投垃圾焚化廠聯繫,請其公關部門排定時間,解說導覽並參觀焚化廠之實際作業概況,則必有更充實盡興的能源教育收益。(本文作者為中華郵政公司技術處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