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站在分水嶺上——2002年的國內電力

2002/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12

字型:


▓撰文/攝影:陳 芃

電力撫育民生,更為經濟之母,對於國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前瞻2002年,我國電力無論在建設、供應、市場、技術上,均處於脫離傳統的分水嶺上,而朝向更穩定、更具效益的既定目標發展。

在過去的幾年中,先後發生了729停電、921地震等不幸的天然災害,在這段時間內,國人幾乎均親身經歷了缺乏電力的不便,對於電力問題的關注程度亦水漲船高。在2002年之初,台灣的整體電力供給,咸信仍是國人最為重視的議題。

整體需求趨於平緩

經濟發展所伴隨的就是電力需求,根據能源會的統計,過去20年我國電力消費成長4.32倍,年成長率達到7.59%,是相當驚人的數字;唯我國已跨入先進國家之林,同時產業轉型已顯現成果,電力的需求未若昔日般孔急。根據台電在2001年所做的長期負載預測,2002年的平均負載成長已降至4.2%,而在該預測中,未來十年的平均負載成長為3.4%。

在電力消費的結構中,仍以工業用電佔最大的比重,達到57%,其次是住宅的20%與商業的11%(90年10月)。2002年由於受到世界景氣影響,以及國內產業需求降低,一般估測本年度的電力供給未若前幾年般吃緊。

截至90年為止,我國電力裝置容量為29,643千瓩,88.3%來自於台電,剩餘的11.7%由民營電廠與汽電共生業者提供。我國電力的尖峰負載最高記錄為90年8月的26,180千瓩,造成當時備用容量率僅11.7%,低於標準的20%甚多,由此可見,雖然電力的需求有放緩的趨勢,但是電源開發的工作仍不能停歇。

電力系統日趨穩固

國內電力系統的可靠度在經過729停電、921地震等事件後,開始為社會大眾所矚目。台灣本島電力聯成一整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北部(宜蘭、基隆、台北、桃園)的電力需求佔全國的45.8%,當地的電廠供電容量卻僅達25.1%,長期需要所謂「南電北送」的模式支援。以往這個任務僅由兩條高壓輸電線負責,在90年時,南北第三高壓輸電線路竣工加入送電的行列,可望能穩定今年夏季尖峰時期的供電狀況。

除了加強南電北送的可靠度外,平衡北部的電力供需才是釜底抽薪之道。在新電源的開發上,2002年預計將有60萬瓩的新桃電廠與130萬瓩的和平電廠能夠完成商轉,投入系統供給北部用電,對於舒緩輸電線路的負擔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強化了北部區域的電力穩定性。

在未來幾年中,國光電廠的48萬瓩,以及大潭電廠的400萬瓩將陸續加入北部供電行列,經濟部預計在95年時,可達到北部電廠發電容量足夠供給北部地區尖峰負載的狀態。如此一來,台灣北、中、南三區的電力系統均能處於平衡狀態,電力將可以充分的靈活調度,系統穩定度更高,應可將昔日因天災等造成的全國性停電機率降到最低。

值得憂心的現象

通常談到電力議題,大眾不外乎在意是否能充足的供應,其次是供電的品質;反觀之,在國內電價長久未有調動的情況下,目前相對低廉的電價,國人並不甚注意,更遑論將焦點擺在「如何用每度電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這個看似十分嚴肅的話題上。

根據主計處統計,十年來國內各產業部門(農、商、工及各種其他產業)電力生產力幾乎呈現全面呈現下滑。所謂的電力生產力,乃是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除以電力消費量;簡單說,也就是每度電所能創造出的生產價值。

近幾年來,產業部門用電均佔全國電力消費量的70%以上,電力生產力的降低,可解釋為耗費了更多的成本,卻無法達到相同的產值,對於以經濟為命脈的我國來說,不啻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大家可以簡單的設想一下,已然缺乏自產能源的台灣,為因應每年的電力消費增加,必須籌措更多預算購買發電能源;在用了更多電之後,所生產的產值卻更低。這樣的情況就像是蠟燭兩頭燒,對於國家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情況。

產業用電新趨勢

為因應這樣的情勢,相關法令的訂立與輔導節約能源的工作顯得格外重要。事實上,國內如工研院、中技社等機構,長期深耕於節能技術的發展,在產業能源改善工作上屢有佳績,但是仍需要社會整體的認同與實質的挹注,才能有效改善電力生產力降低的問題。

能源服務業的概念對於多數國內企業經營者來說,可能仍屬陌生,這項在國外行之有年且獲得良好成效的行業,專司診斷企業的能源效率,並對症下藥,可說是扮演企業能源醫生的角色。在全球化競爭態勢日趨激烈下,節約電力降低成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其廣闊的市場,甚至於連售電的台電亦有意願參與。可預估的是,2002年將會是能源服務業大展頭角的一年,

產業的電力消費,也可望因為「能源醫生」的輔導,邁向更具效率之途。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