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大陸石油定價機制的演進與探討

2002/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31

字型:


▓撰文:蕭慕俊

自1999年以來,原油、成品油價格的持續上揚,高油價的威脅讓其他相關行業愁眉深鎖,望油興嘆,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

回顧大陸油價體制,可分為三個階段的演變,每階段的改變對於大陸石油行業的改革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啟示。

一、石油價格體制的濫觴階段
大陸首次制定原油價格應是從1955年開始,是屬於「一五」計畫經濟時期,當時的「石油」是定位在戰略資源,大陸對本土石油市場實行嚴格的計畫控制,石油價格的制定與調整完全由大陸政府來決定,這些情況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所轉圜。

二、改革開放初期價格雙軌制的階段:
在鄧小平主政後,1981年,大陸國務院批准了石油部實行產量包銷的政策,規定除政府統配價格外,原油超產和結餘部分可按當時國際價格出售,其差價餘額可用於石油的探勘開發,大陸的原油進入了價格雙軌制的階段。

在政府主導定價的機制下,過低的石油價格對於靠營收來維持國有石油公司經營發展的問題並未解決;另外,由於忽略不同原油品質間的差價以及一「油」多價等諸多問題的存在,也造成了價格體系的混亂。

三、經濟發展後、因應國際化價格連動的階段:
1993年,大陸正式成為石油產品淨進口國(石油淨進口量為905萬噸),到2000年石油淨進口量近6,000萬噸,淨進口量迅速擴大,顯示原油供應依賴國際市場日深,加上過往猖獗未斷的油品走私,使得長期以來脫離國際油價單獨運行的大陸油價機制難以維持。

在朱鎔基入主國務院後,1998年6月公布了《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對原油、成品油價格機制進行重大改革,該方案重點有:

(一)、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石化集團公司,其間的原油交易結算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

(二)、原油價格由原油基準價(以品質分為四等)和貼水兩部份構成。

(三)、汽、柴油實行政府指導價。根據大陸政府所定之中準價,按地區、交通、市場等主客觀因素在5%的幅度內上下浮動,確定該區的零售價。

這次改革確立了原油與國際油價變化互相聯動外,也是初次建立成品油價比照國際價格的聯動機制,形成大陸政府調控下兼具市場價格的石油價格機制。

新油價機制的意圖與目的

新的油價機制將大陸本土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具有多重重要意義:

一、標示著大陸石油業將逐步開放,邁向國際化。

二、建立石油國際化企業制度、增加其經營的競爭力,為加入WTO後的石油市場預作準備。

三、加強大陸石油公司向海外找油的企圖,減少國際油市波動的不良影響,並舒緩本土石油缺口的壓力。

四、經由市場機制來合理配置與節約石油資源,並促使替代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進口石油增加與國際油價的難以掌握,凡是市場能解決的,便交由市場去解決,政府不再包打天下。

在油價接軌後,國際油價的巨幅上揚顯然超出了大陸的預期。自1999年三月底以來,受石油輸出國組織長期的限產保價措施,以及國際經濟成長對石油需求增加的影響,低迷的國際原油價格(當時每桶9~10美元)開始回升,2000年則進一步攀高近40美元,至今每桶仍介於17~20美元間。大陸更於2000年2月份開始連續八次上調成品油價格,並於2000年7月後改為每月調整價格。

頻繁的油價波動與零售價格上調引起了大陸社會的廣泛關注,城市的經濟開始受到影響,使得新實施的準市場化油價政策面臨檢驗,也曝露了不少缺點。這些缺點主要為:

一、對物價通膨未見抑制反有推波助瀾之嫌
油價的連續上調,並在高檔盤桓,在定價比照國際價格調整的框架中,本土的原油不但未能抑制高價進口石油對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效應;此有礙於經濟的發展,對於戮力穩定物價機制、安定民生的大陸政府帶來壓力。

二、缺乏市場風險規避機制對石油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大陸石油市場的供需與調解機制仍屬雛議階段,油價頻繁大幅的波動,對於產能與產率在走下坡的本土油田經營會帶來衝擊;另外,起伏不定、難以預測的油價市場,對石化與煉油業的進料成本帶來了不確定性,經營績效難以討好,對於油價的平抑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對大陸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構成威脅,也影響到石油業的發展。

三、油價調整遲滯形成投機炒作的空間
除了經濟的需求使得石油消費大增外,預期油價上漲與囤積抬價的心理,形成地區性供需失調的嚴重化。在2000年9月以前,市場的油價往往高於同期的國家定價。

此外,原油與成品油非同步的價格調整,使得部份投機油商能以原油價格為指標,參考當地市場供需現況,進行油品的大買大賣,從中賺取短期價差,影響市場價格的穩定。

價格機制因應時勢,進行補救

大陸政府認為:「油價機制單純被動地跟隨國際油價對大陸經濟的穩定發展,並不十分有利,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和起伏不定,將對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產生嚴重的威脅。」也有所體悟與認知。除持續打擊走私外,也提出因應措施如下:

一、嚴格執行大陸政府頒布的成品油價格規定和訂價辦法。

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安排原油加工量,提供市場充足的成品油來源,確保質量依價供應,保證市場穩定。

三、考慮本土市場供需,調整成品油價與國際接軌所產生的各種新變化。

大陸的石油價格機制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其思考模式主要是針對過往的問題為藍本,提出因應對策、謀求改進,缺乏主動因應油價大幅波動所帶來的影響,難以減少油價變化對企業經營與經濟發展的衝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大陸不僅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油價隨國際市場變化層面。因此,如何應對油價的大幅波動,對企業經營與經濟發展帶來助益,將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未來,大陸即將面臨加入WTO後的衝擊,如何研擬較佳且具彈性的油價機制,參考本土供需情況,引進風險採購、石油安全、防範油價風險等觀念,已勢所必行。這對於大陸的油田開採業或煉製業,將產生鉅大的變化。(本文作者任職於中油公司)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