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73
字型:
■撰文:陳芃
台灣便利商店濫觴為20幾年前出現的7-11,當時這種開得很晚(尚未24小時經營)、賣場有空調、商品還要自己找的「雜貨店」,被大眾視為異類,加上物品售價較高,消費者總抱持著觀望的態度,這也讓7-11連續虧損6年,經營十餘年後才達到損益平衡。
如今,便利商店所提供的服務,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環;7-11也成為國內最大的零售商體系,超過2,000個的門市點,不但是獲利的單位,更是全國最大的通路之一。在市場行銷上,掌握通路就等於掌握銷售,更是發展企業版圖與多角化經營的最佳跳板,由便利商店在生活中經營的項目與扮演的角色去觀察,就不難發現這樣的趨勢已經在蔓延。
其實全省2,000餘個加油站,除了是油品的銷售管道外,更是既有的強勁通路,如以便利商店的成功經驗看加油站的經營,則更是有許多共通點。目前,為了加強本身的競爭能力,加油站經營者紛紛合縱聯盟,以批發組織型態求取優惠的油品價格;另一方面則是強化服務品質,大送面紙米酒以爭取消費者青睞。除加強自身籌碼、降低購油成本、拉攏消費者外,善用自身的通路優勢,將成為加油站經營脫穎而出的致勝秘方。
全國最大加油站通路商——中油公司董事長陳朝威認為,通路是中油的最大優勢之一,在競爭的態勢下,既有油品通路必須要多角化運用。以日、韓等國為例,加油服務的獲利,僅佔加油站整體獲利的30%左右,其餘的利潤,均來自不同的服務項目。上述的例子提供了一個方向,就是要讓加油站類似如便利商店一般,融入消費大眾的生活之中。
目前國內兩大油品龍頭,以及新加入的國外競爭者,均對於加強通路功能與多元化費盡心思,除了經營相關的周邊服務外,更將G-Store(加油站商店)的概念引入,直接藉便利商店服務加油的消費者,不過由於國內生活便利,加油站附設商店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其實依國內寸土寸金的環境來看,加油站如能克服法令問題,向上發展成為整棟建築物,提供加油、停車、保修、美容、休憩等複合式的服務,將會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便利商店使傳統雜貨店日趨沒落,在不久的將來,新型態的加油站將成為市場的主角,在大眾的生活中,取得除了加油之外的更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