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18
字型:
▓撰文:陳芃
在美國,殘障的定義有兩種,一是指身體上的缺陷,另一項則是指沒有車、沒有駕照。這當然是一個玩笑的說法,也無意對身體有障礙的朋友有不敬之處,只是突顯出,在美國這個廣大的國度中個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
從布希總統最近的演說中,更可以印證這一點。演說的內容大致是,美國未來20年的原油消耗量將成長30%以上,而電力需求更將比現今多出45%,已經超過美國本身資源所能負荷,而為了國家安全,開發國內阿拉斯加北極圈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能源,對於美國未來的國家安全以及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面對未來的情勢,布希更提出了五大項能源計畫,其中就有兩項關於「汽車」:第一是在現行的狀況下投入更多經費增加能源效率,支持發展高能源效率車輛;第二則是政府將投入新的預算研發燃料電池技術,以運用於車輛。
仔細觀察,其實這些都不是新鮮的政策。早在1993年,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即已施行相同的政策,冀望能提升車輛燃油效率,以降低國內日增的石油用量,以及改善日益惡化的空氣污染狀況;即便如此,九年後的今日,美國車輛節省燃油仍然未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不僅美國如此,世界各國均面臨相同的困境,也就是理想總與現實間差上一大截。對汽車產業界來說,獲利仍然是最高的原則,超高能源效率引擎的成本不是每個消費者所能負擔的起的,市場誘因低;另一方面,由於現代購買力普遍的增強,豪華、舒適、大馬力的車種需求強勁,而這樣的車,消費者也並不奢望它能有效的大幅節省燃料。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向被認為是龍頭產業的汽車業,對於節約能源的成就遠不如車輛本身性能的精進,而消費者在選購與使用車輛時,似乎也並不特別在意所耗費的燃料成本。由此種種看來,短時間內要改善整個車輛使用的趨勢,是相當困難的工作。
也許有一天,使用燃料電池的車輛將在路上飛馳,不須燃燒石油、不排放有害氣體,但是在這之前,如果不能先行改善現有的狀況,因應僅剩餘50年使用期限的石油蘊藏量,所謂的車輛節約能源政策,也僅止於永恆的理想。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消費者的需求與認知將有重大的影響力,只要市場需求改變,產業必定將有所因應,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能強烈的要求高能源效率車輛、車輛節約能源的政策,才有可能真正去落實,而這一點,其實就可以從您我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