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07
字型:
▓撰文:編輯室
燃料電池的運作僅會排放水與二氧化碳,如此符合環保的發電方式已經廣受各國注意,亦為國內正全力推動的能源技術之一。在燃料電池離日常生活越來越接近時,大眾有必要對於燃料電池的原理以及種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目前最炙手可熱,並且普遍造成話題的再生能源,應屬燃料電池。這項幾乎沒有污染產出的發電方式,其發展方向多元,小至電子、電腦、通訊產品的電力來源,大至取代傳統內燃機交通工具,甚至於燃料電池的電廠,均已蓄勢待發,準備跨進現代生活領域。
其實燃料電池並不是一項嶄新的科技,早在150年前,其基本原理已經被提出,只是在化石能源的優勢下,相關研究一直沒有顯著的突破與進步。直到近年來,因應永續發展的需求,先進國家大量投入對燃料電池的研究,技術也不斷的向前,許多設計已具有高度商品化的可能。
宛如神奇魔術箱
在更進一步瞭解燃料電池的各項發展前,首先必須瞭解燃料電池的原理與特性。燃料電池乃是利用氫與氧經化學反應時的化學能源,直接轉變成為電力的發電裝置,以離子交換膜式(PEM)的燃料電池為例,當氫進入燃料電池系統後,電池內的觸媒會將氫分離成氫質子及電子,其中質子將穿過薄膜與氧氣結合而成水和熱;電子則無法穿過薄膜,經由電源線到極板上,因而產生直流電源。以化學原理而言,它就是電解水的反向化學作用。
由上述的原理可以發現,氫氣可說是在燃料電池最重要的一部份。氫氣廣泛存在於地球中,海洋就是豐富的氫氣來源,但是,如果需要獲得氫氣,最簡單常見的方式是由電解水而來,這個過程將消耗電力與其他能源。燃料電池使用的氫必須取自其他種類的能源,所以燃料電池並不是初級能源,而是像電能一樣的能源載體,這個概念大眾必須要先釐清。
無污染的燃料電池雖然廣受大眾期待,但是氫氣的取得與儲存卻讓燃料電池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限制。氫氣分子量小、體積大,具有高度可燃性,原本在儲存上就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要求更高密度的儲存量,可以採用液化氫的方式,但是在液化過程中將消耗大量的能量,不符合能源以及經濟上的效益,同時儲存成本與風險也益加提昇;另一方面,氫氣亦無法以管線運輸,造成使用上的範圍受到限制。
化石燃料使用新方式
因為純氫氣的不易使用,燃料電池的發展轉而向其他的物質求取所需要的氫,使用含碳量較低的碳氫化合物是較為理想的方向。含有豐富氫原子的天然氣,以及甲醇、汽油等燃料,都是燃料電池目前的主要發展方向。
甲醇(CH4)是燃料電池理想的氫來源。甲醇含氫高、碳量低,在燃料電池系統運作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較低。此外,甲醇的取得也較為容易,玉米等農作物則提供了天然而可循環的來源,相當符合再生能源低污染、低資源用量的目標。
另一種思維則是利用汽油做為燃料電池的氫來源,經由觸媒的裂解,將汽油的成分轉換成氫與碳,以提供燃料電池的動力來源。使用汽油的燃料電池聽來有些怪異,因為無法降低對有限資源的依賴,會有這種想法的主要是汽車業者,因為石油煉製技術成熟,且須顧及消費使用習慣,同時此法改變了氫氣難以儲存與運輸的劣勢,直接使用舊有的加油站就可以提供燃料電池的動力來源。
大小性質素材各異
除了動力來自於不同種類的燃料外,燃料電池的設計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燃料電池的分類主要依據電解質的種類,目前包括有鹼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融熔碳酸鹽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及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等種類。
不同種類的燃料電池,其發電效率也有所不同。目前廣受注意而具有商業化潛力的是磷酸型燃料電池,其發電效率約可達40~45%;發電效率更高的是融熔碳酸鹽型及電態氧化型燃料電池,可達60%,但是上述兩種燃料電池的設備難以小型化,僅能朝向大型發電機組等的方向發展。
燃料電池在使用上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工作時產生的溫度,在這裡可以粗分成高溫及低溫兩種類型。運作溫度高的發電效率高,如融熔碳酸鹽型(600℃)及固態氧化物型(1,000℃),其產生的熱尚可提供汽電共生用途,但是高熱亦造成控制與應用上的困難;運作溫度低的如磷酸型(200℃)發電效率較低,但是較具備實用化的可能性。
明日且看「氫」
今日,燃料電池的發展迅速,方向更是多元化,大到電廠機組,小至僅有數百公克的筆記型電腦用電池、行動電話電池,可說是五花八門,實用性相當高,惟燃料電池仍有許多困難點尚待克服,包括:觸媒金屬的價格、穩定性、安全性等因素,導致燃料電池仍未能普及化。
但是在燃料電池符合環保、高效率的優勢下,無疑的將會讓它成為21世紀的明星發電方式,而「氫氣經濟時代」的來臨,也已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