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78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圖片提供:陳永逢
究竟不同國度的跨越需要花費多久時光?究竟通往風的世界需要打造什麼樣子的橋樑?如果固態的空間也能穿越動態的世界,如果只要依憑心中的夢想就能到達天堂,那麼風兒也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獨立研發風車發電的陳永逢,17年來靠著一股環保傻勁,已研發出24代的風車,並成為桃園縣楊梅鎮的科技追「風」人。
火車甫進湖口站,偌大的風雨便劈面而來,如若故友相迎般的熱絡赤忱。遠遠地,便見陳永逢拿著書報、閃著雨陣,快步往這頭跑來。「對不起,忘了帶傘來。」陳永逢露出羞赧的微笑,顯見個性中的單純清朗。鄉間樸實景致自車旁一一滑開,風雨一陣陣拉緊,從窗口灌進譟動飛颺的滿滿涼風,輕鬆的掠過耳鼓肩頭,彷彿風兒正從北海之濱帶來幸福祝禱,又像是追著陳永逢來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癡迷
「民國74那年,我發生了車禍,在床上足足躺了一個月,後來也不知怎地,在無意間竟拿到了『風力的開發與利用』這本書,就像是命定的緣分一樣,從此我離不開風。」鐵皮工廠外依然雨疏風驟,鄰近田間直地拔起的第24代順風型風車亦翻緩掣動,像座小型的、帶著夢想飛轉的七曜「摩天輪」!
這座風車高約10公尺,扇面直徑達6公尺,當風速達到每秒3公尺便可帶動風車運轉,爾後只要維持在1公尺的風速,即能持續運作發電。陳永逢走近橫置在鐵架旁的收音機、小型電視機、電風扇、發電機、蓄電瓶、日光燈等,一一示範風車發電所帶來的可用電源。因為約略有一馬力760瓦的電力產生,所以陳永逢的住家聯出許多接用電線,能夠隨時隨地將發出的電力收為日常生活己用。
自然提點,跨越嶄新「風」貌
從第一代風車開始,至今17個年頭過去了,陳永逢不斷尋思改進,意欲創造描摹心中最完美也最理想的風車。他認為光是一道風力的開發與運用,便牽涉到天文地理、流體力學、機械力學、電機學、材料力學、控制學、土木工程等廣泛學問,再加上定點式的三葉風車尚有無法突破的風阻問題,即遇颱風等特殊狀況就必需停機使用的顧慮,因此他開始思索解決之道。然後在「樹」的存活原理與定律裡,終於找到了所需的答案。
「自然界的樹木泰半高大長壽,就算是經過幾千萬年的風侵雨蝕,依然可以挺立生存,是因為順應自然的緣故。」陳永逢眼裡有著無法遮掩的燦亮喜悅。他猜測如果人類可以從流體力學的靜態世界橫跨至動態的世界,也就是將植物學與生存學視為溝通進入兩界的橋樑,利用柔性的動態如樹林「順風」排遣原理,則能將風阻以柔克剛的巧妙化開;就像是西班牙的鬥牛原理一樣,牛隻不管從哪裡衝過來,紅布就往側邊閃躲。
基於風切、風阻、噪音、風葉揀選等的考量,再融合樹種順風的自然韻律,陳永逢利用機械飛輪原理,創造出獨特的圓形飛輪風車結構,並讓扇葉迎風面與支架可隨風力大小與風切角度做自動的旋轉調整。至此,不論是大風大雨或是微風細雨,風車幾乎都可以保持在低轉速發電。
生態之母,殷切企盼的未來
「風車是生態之母,因為它是從植物界裡脫胎而來。中國人有所謂的鐵樹開花,而我們的風車正是真確的『鐵樹銀花』!或者將來更能成為輕工業之母,為國家帶來更豐沛的收入。」問及可曾想過讓己學研發量產推行,陳永逢又謙讓的羞澀了,他只覺得台灣人的科技一定不會輸給外國人,他相信「天命靡常」,也希冀有朝一日他的風車能夠走入尋常的百姓家庭。
陳永逢認為思維是可以簡易化的,就像單憑角鐵、鐵板、工字鐵、鐵管、螺絲、齒輪、鏈條、培林(軸承)、電線、輪胎、配電箱、發電機,甚至是常見的廣告看板這樣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出發電功率不錯的風車,也能足敷一般家庭使用。這樣的思索與國際間大型風力發電的研發方向是不同的,其所希望的研發廣用是更貼近平凡實用的!
自始至終,基於關愛國家社會、環境生態,陳永逢讓自己研發設計的風車合乎自然規律,具備治風、定沙、取用材料普遍、組裝容易、發電穩定等更切合自然生態律動的恆常,就如同921大地震來襲時,他這兒還能保有一盞燈火的溫馨!那麼,關於將己學所知付梓出書呢?陳永逢仍是一貫的虛懷謙恭:「研發的路是專業漫長的,也是大家戮力合作的目標,就像我覺得風力發電尚能配合太陽能使用一樣,所以我還在學習的路上!」就像懷著滿帆的心情迎風,七曜「摩天輪」的堅毅將會永遠的輪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