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Welcome,台灣!──記快樂先驅者,劉力學

2002/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586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圖片提供:劉力學

劉力學(Pierre Loisel),加拿大魁北克人。1970年至台灣推行電腦,也是第一個用迷你電腦印出中文報表、將104查號台電腦化的人。曾任職惠普公司、神通電腦副總,娶台灣查某曾素貞為妻,育有一子一女,現從事環保工作,為道地的台灣女婿。

從冰箱裡抓出兩罐便利啤酒,劉力學微笑的坐定在圓桌的另一端。感覺上像是繞過半個地球、終於告別星球玫瑰與小狐狸的小王子,又有種「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的閑適快意。面對這位高大愛笑的異鄉人並不感到生份,因為在不同的電視專輯裡常常出現一個推著「ㄆㄨㄣ桶」四處奔走的加拿大老外背影!

為有源頭活水來,最初的心

「每當太陽剛探出頭,我就推著我的ㄆㄨㄣ車穿梭在汐止大直社區裡,然後再載著一桶桶廚餘回三芝的家。」有感於垃圾中的廚餘是一項嚴重的問題,劉力學從民國88年起,便開始進行廚餘收集與處理的工作,也順便扮演教導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環保老師。初始只是想解決社區焚化爐中因混入廚餘而導致燃燒功能不佳、進而維持生活品質的健全問題。

透過戴炎輝文教基金會的規劃幫忙,劉力學與台大農業化學系副教授吳三和一起合作,共同為處理廚餘尋求有效通路。然後,濕涾涾的廚餘開始一堆堆的在劉力學自家庭院前堆起,再利用混合木屑、稻穀米糠的簡約淨化方式,讓廚餘堆自行悶燒發酵,變成有機堆肥。經過技術轉移與推廣,這樣的試驗努力終於得到熱烈迴響;例如台中縣石岡鄉公所也開始回收廚餘,日處理量每天可達3公噸以上,再配合製作完熟的堆肥以箱型堆肥進行生長介質栽培,試種有機蒔蔬,結果成效異常良好,作物生長繁茂!

之後,女青年會的太太們常相約至劉力學的家裡種菜。往往翻鬆有機土堆中的蚯蚓讓太太們驚聲尖叫,但在面對採收純自然栽種的豐富有機菜蔬時,每個人卻都又感到歡欣悅然,因為這是廚餘再生的最佳實證,也是生命尋求出路的最美出口!

試上高峰千遍,勤益有功

除了廚餘處理、自家建構小型焚化爐、經營生態露營區外,劉力學還是工程電機方面的高手。在初遇劉力學來時的路上,也曾緣會他利用再生建材等資源所打造的環保組合屋。據悉,劉家府宅建蓋由劉力學一手包辦,且從房子一開始設計時,便留意環保與省電的問題。他在木頭與牆壁間預留縫隙,以便夾入玻璃紙、保利龍等回收物品,不僅能輕易將濕氣阻隔,防止屋子發霉滲水,也降低利用除濕機、冷氣機來控制溫度的耗電機會,於日常照明方面亦多採用省電燈泡;因此也任職「文山社區大學DIY自建房屋」的教學老師。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劉力學對於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的利用。有感於北海岸終年強風烈日,他認為風與太陽對台灣的地理環境來說,是最佳的輔助運用能源,而且風力發電與太陽能一定要雙管並用,方能發揮最大功效。「就算沒有風,還是有太陽;如果沒有太陽,還是有風,假若兩者都有了,當然是最好!」那麼萬一兩者都沒有?「當然還有台電!」劉力學飛快指正:「所以風光供電只是輔助,並不能完全依賴,還是要與台電的供電搭配運用,再加上人人的節約環保意識,即能達到節約電源的功效。」

所以走進臨海別墅,迎面可見兩盞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路燈屹立其間,再抬頭望向屋頂上則有迎風招展的小型風力發電機;旁邊還有一畝整合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進行操作簡易的溫室栽培;劉力學嘗試以風車加上太陽能板聚積能量,再轉換成直流電,連接驅動吊在溫室上12伏特的風扇,以便通風調節室溫。隨著風扇對風力、陽光強度的自動調節,也對溫室內作物的生長產生助益。由於台灣農民多在高海拔地區種植冬季蔬菜,這樣的試驗成果或者能為農業生產帶來增益!

終日慣聽蕉風椰雨,永遠的根

細數移居北海岸「白沙灣臨海生態社區」的日子,倏忽已過27個年頭,卻顧來時之路,因兒子一句「為什麼每天都看不到爸爸?」而毅然決然的辭去人人豔羨的高薪工作,甘心陪伴一雙稚子共渡年少,且妻子曾素貞也願意全力配合、支持他;也因此地草木樹種曾經荒湮闕如,劉力學奮力扮演先驅者(Pioneer),親自將數千萬個蓊鬱綠意植滿這塊土地,並戮力進行環保工作,解決生活難題。這樣的先驅是堅毅的、深具遠大願景的;這樣的台灣女婿是道地的,也真正的與台灣斯土心手相連!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