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自請其「辱」——由山西省的過度開發看能源與環境政策

2002/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51

字型:


▓撰文:陳芃

近日有一則非常令人怵目驚心的外電報導,大意是說中國大陸的山西省當局,正將「中國第一煤鄉」的王冕摘下,自願戴上「嚴重污染大省」的帽子,以便能列入環境保護的重點單位,求取環保基金的挹注,改善急遽惡化的生活環境。

據估計,山西省的煤炭儲存量達2,612億噸,約佔全中國大陸儲量的三分之一,自古就是煤炭的重要來源。在靠山吃山的前提下,山西省自然以煤做為經濟的主體,同時更衍生出燃煤發電事業,擁有中國大陸最多百萬瓩級的電廠,向外輸出電力,做為另一項收入來源。北京有四分之一的電力,即是來自山西的供應。

中國大陸各省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無不希望能如沿海的省分般,爭取投資與利益。對於位處內陸的山西省來說,開採及利用自然資源是唯一比較強勢的競爭籌碼,故山西省一直是以「超限」的策略,開採煤礦,同時輸出電力。長久下來,山西省成為全中國大陸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大量的二氧化硫讓省會太原市的空氣污染嚴重程度曾達到全球第一;20年開採所累積排放的粉塵達1,743萬噸,足以覆蓋整個地球表面。

另一方面,開採煤礦造成地下水枯竭,使得這個地表水資源排名中國大陸倒數第二的地方,問題更形雪上加霜。同時,採一噸煤將污染二噸的水,這些被污染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向海河、黃河,造成全中國大陸的污染。根據估計,山西省每年將造成90億人民幣的環境損失,辛苦的售煤可說是得不償失。

上述的劇情,其實正普遍在世界各地上演著。全球經濟分工層級日趨鮮明,在技術障礙的壁壘後,原始的資源就成為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力爭上游的最有利籌碼。然而在短暫對經濟發展有利的思考下所產生的政策,卻常常賠上不可磨滅的環境傷害;更有甚者,認為環境影響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而環境保護政策是先進國家對於開發中地區的不公平限制。

在發展至上的年代中,競爭基礎其實就建立在對資源的掌握,多數執政者所謂的「環境資源與能源」政策,均以國家利益為其出發點,這也是環保人士多年所倡議的不平之處。同時,現代人信任科技能統馭萬物,面對環境問題,亦認為科技能帶來新的出路,形成一種無知的盲目,再度戕害了已經百般瘡痍的地球。

對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議題,人類是不是能將重要性重新排序,發展全面的共識,才是問題的根因。山西省過度開發的例子,只是能源與資源政策中的一個明顯的傷疤,謹希望能藉由這條傷痕,能有助於環境改革工程的啟動。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