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編輯部報告(2019/08/08)
點閱人次:
1332
字型:
圖片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
「能源轉型」不只是能源配比,能源政策需要從整體的能源布局觀之,才能瞭解「能源轉型」對台灣下個世代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6年5月25日,經濟部宣布我國的能源轉型政策,並揭櫫2025年【非核家園】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兩大願景目標。自此「能源轉型」就逐漸成為各界熱議的主題,台灣的能源議題又再度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引發後續諸多的論戰。
然而,經過長期觀察台灣「能源轉型」政策的內容與發展,我們發現社會各界對於此一主題的關注,往往僅限於「2025年發電能源配比要達到天然氣50%、煤炭30%、再生能源20%」這個議題,對於能源轉型的時代意義與政策內涵卻未能全盤掌握及充份理解。
其實,台灣「能源轉型」政策是對於台灣能源長期布局的規劃,更是台灣通往下一世代的能源道路。社會應該針對這個影響台灣長期發展的規劃,有完整的瞭解與掌握,方能進行深度的探討與溝通。
「能源轉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是各國能源政策的核心
「能源轉型」是什麼?德國制定了將國家能源投資組合轉向以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永續發展為主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這個政策在德國被稱為「Energiewende」,其意義即為「能源轉型」,而這也是現今世界各國在能源政策的共同目標,所以「能源轉型」成為現今世界能源政策的顯學,普遍成為各國能源政策的核心。
從人類歷史觀察,在能源使用上,我們在歷經了由「柴薪轉型為煤炭」、「煤炭轉型為石油」的兩次轉型之後,目前正進行著由「化石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的階段。進一步言,能源能夠轉型,往往是因為發明了全新的「原動機」(prime mover)技術來推動,並伴隨著能源系統、能源市場的變革,讓初級能源出現結構變化的過程。
蒸汽機的發明啟動了以柴薪為主的能源形態轉型為以煤炭為主的變革,內燃機(如汽車引擎)的發明則啟動了煤炭轉型為石油的變革,如今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發明與革新,正在啟動人類的第三次能源轉型,也就是現在世人所稱呼的「能源轉型」。人類文明的演進就是沿著「能源轉型」的腳步在前進,過去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能源轉型」的發展其實就標誌著人類文明前進的軌跡,也是進入下個世代的必經道路。
能源轉型政策體現台灣長遠的能源布局與國家戰略
「能源轉型」在各個時代都扮演著人類文明演進的核心角色,所以「能源轉型」絕非僅是能源供需的轉變,而是國家發展進入下個世代的重要關鍵。也因為如此,我們如果觀察與解讀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也可以發現,並非僅是能源供需的政策,更是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這點,我們可以從2017年4月26日行政院所核定的「能源發展綱領」看出端倪。
能源發展綱領是「能源轉型」政策的上位指導文件,依據綱領的政策思維,台灣能源長期發展的四大目標在於:第一、能源安全,要建構一個穩定、可負擔及低風險之能源供需體系;第二、綠色經濟,以綠能帶動科技創新研發與在地就業機會,創造綠色成長動能;第三、環境永續,打造潔淨能源體系與健康生活環境;第四、社會公平,確保能源轉型順利,強化政策風險溝通,推動能源市場革新。
圖片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要如何達成能源發展綱領的政策目標?「能源轉型」正是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工作,就是要透過「能源轉型」政策的推動,來達成能源供需平衡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所以說「能源轉型」不僅僅是能源的供需政策,更是台灣往下個世代發展重要的國家級戰略。
既然「能源轉型」政策是台灣下個世代的能源國家級戰略,我們應該以最為宏觀的角度去思考與討論這個政策的完整內涵,從中討論「能源轉型」政策對於台灣長遠發展的意義,如果僅是關注2025能源結構的占比,這樣「能源轉型」政策討論就會失焦而有盲點。
下一期「能源E觀點」,我們將深入探討「能源轉型」的核心內涵。
關鍵字:能源轉型,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