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47
字型:
■撰文:李正明
續上一期「桶的由來」專文,作者以連貫的筆調再與讀者談到,為何現在看不見以「桶」來計算的習慣。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台塑公司六輕廠每天原油煉量達45萬桶,或者說非洲利比亞地下原油的蘊藏量很豐富,有幾百億桶等與石油有關的報導,但是卻沒有看到台塑公司六輕廠每天把1桶1桶42加侖的原油往煉油機器裡頭倒,更不用說看到有人在利比亞的地底下用42加侖的木桶1桶1桶的數了。曾幾何時,裝石油的木桶(Barrel)好像不見了?
其實用木桶裝石油的歷史並不長,前後不到20年就消失了,也就是說一百多年前就不見了。用木桶裝油,只發生在石油變成正式行業的初期。1860年代初期各地的石油生產量越來越多,木桶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價格也跟著上漲,但石油價格卻因供應過多而節節下跌(這現象完全符合經濟學的供需與價格彈性原則)。結果石油價格跌到1加侖將近10分美元,1桶才4塊多美元,但一只標準木桶卻要花上好幾美元才買得到。除此之外,運送費用也很貴,當時內燃機引擎還沒有出現,用馬車從石油產地到埠口或到精煉廠通常都有一段距離,運費高達每桶2.5美元以上,而且運量小,搬上搬下的損傷率又高,生產石油有點像農產品生產過剩時「穀賤傷農」一樣。
古早石油的運輸與儲存
在1860年代中期美國的石油生產量大增,運輸與儲存立即成為困擾的問題,這些因擾反而觸發了許多解決運輸與儲存的方法。1865年有一位石油業者山姆(Samuel Van Syckel)首先採用中國四川老前輩的方法,從因石油而興起的城市Pithole City, PA 拉了第1條油管通到Miller's Happy Farm農場的火車終點站,將石油用大型木桶儲存起來,再自車站用火車向各地運送。
這條管線是用一根根2英吋的鐵管連接,埋入地下約50公分,全長約8公里,用蒸汽機幫浦每天泵輸約800桶原油,其運輸成本每桶不到1美元。據說山姆的靈感是來自一位華人鐵路工人指點,這或許是道聽途說,沒有實證,但如果那位華人鐵路工人到過中國四川自流井或讀過南宋陸放翁(1125至1210年)的詩詞文集,則很有可能(註1)。
在1865年這條管線開始運作之同時,火車平台上也裝載大型的木製油罐同時配合使用。1台火車平台上裝設的木製油罐約可裝60桶的石油,或者平台上設置2組木製臥槽大約可裝80桶,這樣油料透過管線輸送、油槽儲裝及鐵路大量運輸,大大的提高了油料的運輸效率。而在道路運輸方面,到了1880年代有人把馬車改裝為油罐車,在馬車上架設大型的木槽當做油罐來運送油料,而不再1桶1桶的運送了。到1892年河川運送油料的平底駁船(Barge)也出現了第1艘鐵製油槽的油駁。
事態發展到此地步,以往用42加侖木桶1桶1桶的運送方式反而成為油料處理過程的大麻煩,越來越不經濟,前後也不過15至20年光景。就這樣,42加侖的裝油木桶不見了!
鐵皮製油桶出現
爾後的油料運輸發展更為驚人:百年以來大口徑的鋼製長途管線貫通各地,公路上大噸位的鋼製油罐汽車南北奔馳,延綿幾十節的油罐火車橫越大陸東西,裝載量高達30萬噸的超級油輪(VLCC)越洋跨洲航行,甚至C-135或 Boeing707飛機改裝的空中加油機也裝載幾萬加侖的噴射機燃油在空中飛行補給油料。
42加侖的裝油木桶不見了!它雖稱不上年高德劭,但它卻懋績長存,至今,事隔一百多年,全世界的石油產業都仍然沿用它當作原油計量、交易、定價、煉廠煉量設計等的單位。當它與另一個計算單位$(US Dollar)擺在一起時($/bbl),全世界的人都會為它們前面的數字些許的起落騷動不已。
裝石油的木桶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鐵皮製的油桶,但它不再叫Barrel,而是叫Drum,因它長得像樂器中的鼓,它也的確可以拿來當作樂器中的鼓來使用(註2)。通常它是拿來盛裝價值較高的石油精煉產品,如潤滑油脂、汽油、煤油、石化品等。稍早時候一個裝油的鐵皮桶仍然為42加侖,樣子已不是中廣,而是直桶狀,後來為了運送之效率,發展為55加侖(208公升),它的標準直徑為22.5英吋(57.2公分),上端180度相對位置各有1個2英吋及四分之三英吋的絲牙口蓋,供油料進出及透氣用。有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則訂為53加侖(44英制加侖,200公升),台灣也與澳大利亞一樣採用此規格。(作者為中油公司高級顧問)
註1:筧,ㄐㄧㄢˇ,音同簡單的簡,望字思義,就是中空的竹管,可以用眼睛從這頭看過那端,古義是用來引導水流的長竹管。換以現代工藝術語來說,是用來引導流體的管子(pipeline)。
-宋,陸游(放翁),<閉戶詩>:「地爐枯葉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
-同上,<退居詩>:「溪煙漠漠奕棋軒,筧水潺潺種葯園。」(參見教育部國語辭典)
註2:鐵皮桶(Drum,鼓)在音樂上的用途是用來當做打擊樂器,類似所謂敲鑼打鼓的聲音。用鐵皮桶拿來當樂器,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過後不久,西印度群島千里達土人在calypso音樂上使用(calypso是千里達土人跳舞時邊跳邊唱配以敲鑼打鼓的一種即興諷刺歌)。中國人沒有像千里達島國土人那麼天生樂觀,把鐵皮桶拿來當樂器,但中國人向來民以食為天,把鐵皮桶改裝用來烤燒餅或煨地瓜,很有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