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55
字型:
▓整輯:楊豐碩
第34屆八大工業國(G8)領袖高峰會議,已於2008年7月7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召開。此次會議由於討論的議題極為廣泛,同時針對非洲開發及地球暖化對策,分別召開擴大會議,使得參加的外國元首多達22國,創下G8史上最大規模。
第34屆G8高峰會的主要議題,包括:一、全球經濟。面對原油價格飆漲與糧食價格暴漲對世界經濟成長威脅的通貨膨脹問題,尤其在美國經濟疲軟之際,如何就穩定全球經濟發表共同一致的對策及訊息;二、氣候變遷。延續上屆德國高峰會,8國領袖同意「認真考慮」在205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半的結論,希望能進一步在2012年後的氣候變遷架構上取得明顯進展;三、發展與非洲。討論履行在2005年對非洲提供援助,以及在2010年前對非洲增援250億美元的承諾。此外,還討論非洲「辛巴威」總統選舉、北韓及伊朗核武擴散以及反恐等政治議題。
G8領袖關切油價、糧價及氣候變遷議題
會議議程首先於7月7日由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及日本等八大工業國元首,與南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坦尚尼亞、塞內加爾、迦納和衣索比亞等7國元首,共同出席「非洲開發擴大對話會議」,出席者還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等國際組織高層。會議主要對遭受「高漲油價」和「糧食價格」重擊的非洲國家如何加以支援進行討論。接著8日召開G8高峰會,9日則由八大工業國元首先與主要新興國家巴西、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的元首會談,接著參加中國大陸、印度、南非、南韓、巴西、墨西哥、澳洲和印尼等8國共同出席的「地球暖化對策擴大會議」,由這些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國進行意見交換,隨後由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發表高峰會宣言及召開記者會後閉幕,結束3天的會期。
於會後發表的宣言表明,G8領袖達成共識,同意將努力促使至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減半的長期目標成為全球的目標,要求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所有簽署國支持這項目標。針對中期減碳目標,則對由各國自行設定以國家為單位的削減目標達成一致看法,並對日本提議以產業區分來達成減碳目標的方式表示肯定。G8針對地球暖化對策達成的共識,雖未達成較為具體的協議,但總算由「認真考慮」前進至「G8共同的目標」。
至於全球經濟情勢,長期而言雖然穩固,但是金融市場仍舊處於緊張,對油價和糧價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G8表達強烈的憂慮;因此,為確保經濟的安定與成長,將繼續推動結構性的改革,並誓言透過個別和共同的努力,採取適切的行動。有關糧價飆升,8國領袖表達「嚴正關切」,呼籲存糧充足的國家釋出部分糧食,協助其他國家因應糧價上漲,並稱解除出口限制「至關緊要」;至於油價問題,8國領袖呼籲石油輸出國家提升產量、煉製產能與投資,增加石油供應,以協助遏止原油價格飆漲。另外,針對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談判受挫,8國矢言抗拒保護主義壓力,並表達「強烈意願」推動自由貿易談判獲得突破。
關於非洲發展議題,則設定5年期限,承諾提供600億美元,協助非洲大陸對抗疾病;各國重申3年前的承諾,2010年前將援非金額倍增至250億美元,並於2010年後考慮進一步提供援助。
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長期目標受質疑
然而,G8領袖宣言雖同意將努力促使至2050年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的長期目標,但日本希望將這項鬆散的共識加以落實並大步前進的想法卻落空。歐洲國家都贊成G8率先減碳,但美國則主張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大排放國必須加入減碳行列,使得G8內部即難獲實質共識。也因此會議結論並未提及長期目標的基準期程設定及各國應減排的具體量化目標,使得環保人士與開發中國家抨擊這項協議不具拘束力,宣示意義大於實質行動。
同時,新興國家中主要排碳國的挑戰性回應,也反映出G8的長期目標面臨考驗。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墨西哥及南非(G5)等5個新興國家,在G8達成減碳目標共識之時,也在當天札幌會談後發表宣言指出,全球若想在2050年以前達成減碳半數,先進國家應該承擔更大的削減義務,要求「先進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目標應該訂為在2050年以前應比1990年基準削減80~95%」,而到2020年的中期目標應該訂為削減25~40%。因而,G8和包括這5國在內的16國在9日的擴大會議中,除韓國、澳洲、墨西哥等3國與G8同調外,這5國都表示應基於公平原則來設定長期目標,最後雙方並未能就減碳長期目標達成協議,新興國家只願表態支持減排長期目標為全球共同的願景。
對我國之啟示
由於G8架構及成員,對於包括:經濟、環境、糧食、能源等全球性議題已漸失完全主導的能力,因此這次高峰會發展出「G8+N」的多層次對話模式,以納入新興國家參與對話,也將成為未來G8的經常性運作模式。此外,所謂新興國家G5集團未來將與G8同時舉行正式高峰會,以為分庭抗禮,則顯現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間之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我國做為亞洲新興國家,勢必也要思考在這種國際合作型態及對話模式下,所應採取的參與及突破策略;尤其鑑於兩岸互動趨於熱絡,似可考慮積極尋求參與某些特定議題之「G8+N」會議的機會及空間。(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五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