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88
字型:
▓整輯╱攝影:何佩芬
位於台北市的北投,是遠近馳名的「溫泉之鄉」,由於北投溫泉位於大屯山系下熱泉所在位置不同,因此擁有不同的泉質與色澤,具有療效,再加上溫泉設施、地熱公園完善規劃。穿梭在清幽的小徑、有一股寧靜、懷舊的氛圍。而在公園內隱藏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令人驚豔。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座落在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為響應生態環境保育的潮流,重建時,即以「綠建築」為規劃目標。建築採木頭架構為主,外觀彷彿一座大型樹屋。館舍總面積約650坪,地下一層、地上二層,館藏約4萬餘冊,主要是以「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
與自然共存建築工法
設計此座「綠建築圖書館」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吳瑞龍表示,圖書館是個很真實的人跟人、人跟環境的接觸,主要的設計就是試著把生硬的綠建築9項指標軟化,轉化成「連續」與「分散」的簡單概念與各項指標彼此的關聯性,融合在這個圖書館內。
建築設計時,重視「連續」的意義,土地、空間、綠化、水的連續,於是建築物屋頂開始傾斜,將原來的地面與植物拉上屋頂,延續周圍生物多樣化設計,形成社區綠網,而成為基因傳播的橋樑;雨水也可以藉此達成收集的目的,經過簡單的過濾,做為清潔使用。室內空間透過挑空,讓三層樓的建築視線彼此穿越,創造空間的流動感,宛如公園內的室內大客廳。
相對於連續,圖書館有另外一個「分散」的概念,將發電、水庫,分散到圖書館內;圖書館有自己的小水庫,由折版式屋頂斜面將收集來的雨水經過簡單的處理,在建築物的筏基裡提供340噸儲存量,讓一般民眾及館員可以輕鬆省下40%以上的廁所用水;屋頂的太陽能,除供應館內部分的電力外(約10%的用電替代率),同時也能與屋頂的覆土植栽擔負著隔熱的重要任務。
減少4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圖書館的主要結構是鋼,屋頂的樑是木材,少部分使用鋼筋混凝土,大約比一般全鋼筋混凝土造的圖書館約減少4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間外觀以木頭打造的圖書館,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室內的磚與戶外噴水池的磚類似,這些室內磚來自於工業廢料回收壓製而成。這座被居民暱稱為「樹屋」的圖書館,不僅減少建築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能與北投公園的環境相融合。
2007年6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一筆經費為綠建築盡一份心力,藉由北投圖書館原有的平台,達到有效的綠建築推廣教育成果,內容包含館方綠建築的效能監測、新台幣60萬元的綠建築圖書、訓練導覽志工等。櫃檯邊的牆面上液晶電視顯示的除了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外,也包含即時的用電量與空氣品質,希望藉由數據的顯示,提醒民眾注意能源與室內環境健康的意識,目前監測的結果甲醛與二氧化碳的濃度指數均在合格的範圍內。
人、建築、環境的對話
這座圖書館內可以有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可以在戶外,大沙發、書桌、大階梯、窩在特製的書架裡,依照自己的心情尋找最合適的閱讀角落。逛北投公園時,圖書館就是個資訊站,可以歇腳、休息、打盹、找尋北投歷史的線索。透過木窗,引入了光線及窗外的公園景色,而人們藉由閱讀,讓活動延伸到室外,向更多的人招手進來到圖書館。
接受本刊採訪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主任呂寶桂表示,能夠在綠建築的圖書館工作是很幸福的,隨時抬頭都可以看到北投公園的綠意盎然,尤其在櫻花開的季節更是美麗。如果一個國家願意尊重民眾的整個空間體驗,人和人之間的彼此尊重的氛圍也會建立起來。因此,唯有給予人們優良的空間體驗,才能建立一種讓大家樂意使用公共財和尊重別人的好習慣。空間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有一種無法具體看見的影響力,北投圖書館就是在這種概念下被實現,融合環境,優雅而不突兀的與周遭環境對話。(資料來源: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