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68
字型:
▓撰文:何佩芬
許多研究的突破都是跳出既有的框架,因而找到解決之道。最近,中央研究院有一位歷年來最年輕的女性當選院士,她是蔡立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靠著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成為今(2009)年中研院院士選舉中,最高票與最年輕的女院士。她的研究,讓著名科學期刊Nature與Science雜誌大量刊載。
國內「商業週刊」也刊載了蔡立慧的研究,過去,有關阿茲海默症的病因研究,多是停留在腦中「老人斑」的形成上,但是蔡立慧卻找到了另一個可能的病因。當大家都以為,一旦人患病之後,記憶一旦消失,就不會再回來,蔡立慧卻提出了記憶可能再恢復的證據,也就是,阿茲海默症是可能被治癒的。她大膽的以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切入,從細胞的變化形成去找出原因。
只是一點小小的不同,蔡立慧希望她的研究可以改變世界,可以救人,因為她的外婆得到阿茲海默症,她想要為她的外婆或是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解決病痛,所以她不以長時間的實驗工作為苦,她以不隨從主流思維的方式,找到了控制老人失智的關鍵研究。
本刊今年4月曾經採訪過獲得2008年「發明國光獎」的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候選人吳信達,他的發明是改善燃料電池的材料,讓燃料電池變得更輕且價格更便宜,而吳信達也像蔡立慧一樣,拋開既有的框架,尋找新的解決方式。
吳信達最近的發明「鋰鐵磷氧化物燒結技術」的突破又獲獎,他表示科技的理論、研究方法始終來自於數十年、數百年前人類所發現及研究所留下來的知識結晶,而我們都是以這些基礎根基來演變多樣化的新科技思維,然而前人的理論或許被後者實驗所推翻,但這過程也都是建立在這些基礎物理、化學的現象。吳信達認為:「在技術的創新要一直拓展,而不是侷限在一個研究室裡的小空間裡,許多的學者只相信『1+1=2』的原則,但是有許多的研究往往會產生1+1大於2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