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94
字型:
▓撰文:陳文樹
1909年竣工發電的竹仔門電廠,在歷經一世紀之後,仍持續運轉供電,其發電規模雖小,但意義深遠,因此內政部在2003年發布公告,將竹仔門電廠升格為國定古蹟,這種兼具供電與國家古蹟的發電廠,在全世界極為罕見,彌足珍貴。
沿著編號台28號之省道,自高雄縣的美濃鎮驅車前往六龜鄉,於行經龍肚一帶時,可見到一面指向右手邊、通往竹仔門電廠的標示牌。該座小型規模、裝置容量僅有2,000瓩的水力發電廠,在全國所有的發電廠中實為「老前輩」級,與其同在日治時期一起建造的還有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的龜山發電廠(裝置容量600瓩,已停止運轉)及粗坑電廠(2,400瓩),都屬於台灣第一代的川流式發電廠,從其建成啟用迄今已逾百年。由於保存完善且迄今仍可順利運轉並輸出電力供應就近地方使用,因而美濃鄉親莫不將此一「產業古蹟」視為當地重寶,在1992年5月首度被列為第三級古蹟後,內政部於2003年10月28日正式發布公告,將竹仔門電廠升格為國定古蹟。
引水渠道與水輪機發電設備
竹仔門電廠是20世紀初期南台灣最早建造使用的水力發電廠,當時稱為「竹仔門發電所」,電廠的確切地點係位於美濃東南側虎形山與竹仔門山前端,荖濃溪與濁口溪匯合點的下游之處,面對著平坦寬闊的大片綠地。其於1963年易名為「竹門發電廠」,再於1977年時和位於六龜、同樣皆是截引荖濃溪之水從事水力發電的土壟發電廠合併,改稱「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由於建竣時間較早、廠房也較典雅秀麗的竹仔門電廠,名氣遠在土壟電廠之上,故整個電廠的行政管理部門遂設立於竹仔門電廠內,以遙控方式操作土壟電廠的運轉。之後又更名「竹門機組」,幾經更迭,最後定名為「國定古蹟-竹仔門電廠」。
過去建廠時因測知荖濃溪水量受季節變化影響頗大,遂採取築葺臨時攔水壩及穿鑿渠道之工法以截引溪水,蓄積成功能如同小水庫的水池。縱剖面呈馬蹄型的引水渠道,長505公尺,高、寬均為3.2公尺,此在機具闕如、全靠人力揮動鋤鎬以挖掘搬運的年代,係屬艱鉅閎大之工程,施工方式採行與自然環境並存、對物種生長繁衍鮮少破壞的生態工法。其流經隧道的溪水,再經由350公尺長的明渠、沉砂池及攔污柵的濾淨程序,將溪水引至前池,使原本混濁髒污的水質變得清澈潔淨。之後,蓄積於前池的水流又經過直徑和長度各為1.5公尺和66.65公尺的4條壓力鋼管,以45度的角度往下流瀉,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將溪水的位能轉化為疾速奔騰的動能以沖擊水輪機的扇葉,帶動水輪機運轉並發出電力。
至於廠內的裝置,各為700馬力的4部德製法蘭西斯式(Francis)水輪機,單機裝置容量為500瓩,故4部水輪機共可發出2,000瓩的電力,這在當年已是非常大的發電量,只要有輸配線路得以通抵,便足可讓美濃和旗山、高樹等鄰近城鄉的用戶使用。
尾水灌注,裨利眾生
發電過後的大量尾水,係經由當時「獅子頭水利組合」(獅子頭水利會)開闢的圳道、即獅山大圳流往原本經常缺水的農田,廣達5,000餘公頃的田園在獲得源源不絕的灌溉用水下,稻禾及其他經濟作物如菸草等,都能有豐盈裕庶的收成,可說是裨益良多。
既然沒有缺水之虞,美濃地方的稻作不僅可以1年兩作,甚至可以1年三穫,讓高雄縣擁有穀倉之美譽,而且正因獅山圳道的流穿,使原本荒蕪不毛的大南隆地區得以吸引桃竹苗一帶的客籍移民前來墾植定居,戮力開發。他們幾乎都是以種植蓬萊米維持生計,而在當時甫於台灣改良問世未久的蓬萊米,就是以美濃做為主要生產基地,在高屏內陸靠山一帶的鄉鎮普遍的被播種繁衍。嗣後的漫長歲月,美濃一直穩居高屏地區首要農產豐饒重鎮的寶座,此與肇建竹仔門電廠暨獅山圳水利系統有重大而密切的關聯,因為該建設著實發揮了開荒闢野、供電及造福桑梓的功能。
簡約樸質,巴洛克采風
具歐式風格、3層樓高的竹仔門電廠廠房,係屬巴洛克(Baroque)建築之藝術型態,山牆、柱頭極為顯眼,雄立於美濃平原並在周旁古式房屋農舍的襯托下,另有別出心裁之美,惟廠房外貌並未裝飾以尋常巴洛克式建築物常見的繁麗紋彩,而是以簡約柔和的線條和凹凸醒目的變化,展現出公務房舍宜有的樸質美感和俐落分明的立體層次。廠房的前、後壁面,均開設有多面呈長方形體、可上下拉動的窗戶,這些窗戶既可增加房舍之美感,並可使廠房內外的空氣易於對流,為求減輕開閉窗戶時的施力,每扇長窗均裝設有拉動鏈,員工只要輕拉鏈條即可控制窗戶的開啟閉合,極為巧妙便利,去除上下攀爬的麻煩。
至於內部的區劃分隔係採對開設計,正立面區隔為前段的發電機室與後段的控制室,因實際工作的狀況不同,故前、後段係呈7比4的不等長配置,蓋發電機室部分本即需有較為深長和寬大的空間。按廠方人員的說明,昔時日籍工程師在設計、建造這座巴洛克式廠房時,係以磚塊疊築砌造而未採用在當時尚屬罕見的鋼筋水泥結構,20世紀初台灣境內不乏有多座公用建築均是以磚瓦材料來構築施工,但位處偏遠小鎮郊區的這座竹仔門電廠至今仍能保留完整,實屬異常珍貴。
為了讓電廠充分發揮供電的功能,整個作業體系必須緊密配合始能克竟其功,而在水力電廠方面則係涵蓋從上游環節的築壩攔水以至下游環節的尾水放流,常需結合水利建設一起實施,以收最佳的效果。因為竹仔門電廠和獅山水利圳道的成功建設經驗,使當時猶是日治時期之政府部門大受激勵,亟思另覓其他地方展開更大的建設,如嘉南平原的烏山頭水庫、烏山頭水力電廠以及今日由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的嘉南大圳,即是在竹仔門電廠建竣啟用之後開始規劃建造,並於約莫10年之後完工。
另該電廠內現在仍保存有由巨大原石鑴刻之竣工紀念碑和由卵石砌建的碑座,並有3塊旨在紀念日治時代建廠或營運期間,不幸因公殉職的日籍工程技師如上利良造、青柳義男和山中三雄等人的石碑,供後人瞻仰憑弔與追思。
百年古蹟,源源流長
過去,基於屬川流式發電的竹仔門電廠,每逢雨季時屢有洪水侵襲以致臨時壩遭到沖毀,且因河床地質不夠堅實以及經濟效益上的考量,不宜建造永久壩,故自1974年起,台電公司曾數度和高雄農田水利會協商,依獲益比例共同分擔修葺臨時壩的工程經費,以增加取水的可靠度,維持發電穩定性。
其實台電公司以往亦曾數次提出更新機組或修葺廠房之意見,但因地方居民擔心電廠無法繼續保持整體原貌、反對修建而遭到擱置,使電廠仍然保持一個世紀之前的規模型態和相貌。而為期使古蹟與電源開發併行不悖,經多方研究規劃,僅在現有廠房右側50公尺處新建1部2.67MW機組,於2007年8月施工、2009年12月10日加入併聯運轉。今後,竹仔門電廠仍然身膺商業運轉發電與妥善保存文化資產雙重目標,歷久彌新。(作者為中華郵政公司機械工程師╱編按:本文地名仍按高雄縣之原行政編制稱呼)
參觀資訊
為使民眾明瞭竹仔門電廠的功能與運作,並收敦親睦鄰之效,電廠於上班日皆有對外開放,排定時段讓民眾分批進廠參觀並派有專人導覽解說。有意觀覽的遊客可先向廠方提出申請,再等候廠方人員帶領進入。
地址:高雄縣美濃鎮獅山里竹門20號
電話:(07)6851079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至11時,下午1至3時,共6梯次由專人引導參觀解說。
交通資訊:國道10號交流道終點,往美濃六龜方向,走台28號道路,經旗尾、中壇、龍肚至竹仔門村落時右轉進入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