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94
字型:
▓撰文:何佩芬
利用「綠色消費」或是稱為「綠色採購」來推動永續發展,效果驚人,根據估計歐盟境內每年政府綠色採購金額超過1兆歐元,衝擊龐大可想而知,若是歐盟政府部門採購綠色電力,每年即可減少6,000萬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而我國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動綠色採購,民國99年公私部門綠色採購金額逾新台幣127億元,較98年增加35億元,成長快速,可見國內外採購行為將不斷朝「綠色」成長。
綠色採購,利他思維
前陣子,國內爆發塑化劑風波,讓人注意到,國人的飲食習慣悄悄的改變,以前「外食」人口有回歸「自己動手做羹湯」的現象,近來保特瓶飲料銷售量減少,因為很多人改為自帶水杯,這種飲食消費的「覺悟」,來自於對於自身健康的關切。
而對於環境的關切,所產生的採購稱為「綠色採購」,舉例來說,筆者常常在採購的時候詳細的查看生產成分、生產地點,對環境是否有利,許多對環境有利的產品都是比一般產品貴上1成以上,這時筆者就會陷入「環境道德」與「荷包省錢」的交戰,尤其以一些清潔劑、洗衣粉為例,但是為了不污染下水道,最後還是選擇比較貴的有機商品。綠色採購、消費習慣就是源自於「覺悟」及「利他」的思維。綠色採購應該是利己利人,優先考量環境面的採購行為,亦即採購的產品對環境及人類健康較為有利。
如果要界定綠色採購的範疇,包括:高能源效率電子產品、家電產品、綠色建築物、不具毒性清潔產品、有機食物、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更進一步,可以要求提供服務承包商採用妥善「勞工標準」與購買經過「公平交易」產品,以上都是綠色採購的範疇。
國家標章,綠色採購有準則
聰明的綠色採購,有什麼樣的準則?首先消費者在採購前應該先考慮該產品是否需要,不要因為便宜有折扣,而買一些閒置不需要的物品,另外採購時應考慮該產品對環境的各種衝擊,在國內產品「生命週期」的概念尚未成熟,但在歐美國家有些產品已經標示「生命週期」,從原料取得至產品使用後廢棄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標示「碳足跡」,讓消費者瞭解該產品到底「綠不綠」?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表示,目前國內也有9家廠商13件產品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請參考:「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http://cfp.epa.gov.tw)。產品類別包括:包裝飲用水、飲料、洗髮精、電視機、液晶螢幕、筆記型電腦、無線網路路由器、糖果、投影機及擦手紙等。另外還可以收集產品及供應商的環境資訊,以做為採購時的資訊,選擇有企業責任、用心照顧環境的供應商。
綠色採購要推廣成全民運動,政府應積極扮演推手的角色並加強全民宣導,目前政府已經推出5種認證的「綠色標章」包括:能源標章、環保標章、省水標章、綠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通過許多認證合格的產品,整理如上表,讀友如果要一個聰明的綠色採購可以先上網查看。
綠色採購條款
政府為鼓勵國內之綠色生產及綠色消費,於「政府採購法」中加入第96條之「綠色採購條款」,除明定產品種類、優惠比率、優先採購方式外,並訂定相關獎勵規範,以鼓勵機關落實綠色採購。
目前,全國政府機關綠色採購金額至民國99年達97億元,比率逾92%,政府輔導685家民間企業及團體實施綠色採購,綠色採購金額達30億元。99年公私部門綠色採購金額逾127億元,較98年增加35億元。
另外,政府從民國88年開始即提供100億元購置節約能源設備優惠貸款,購買各項節能設備。有需要的廠商可向兆豐銀行申請此一優惠貸款,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目前尚有補助貸款,廠商還是可以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