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83
字型:
▓撰文:陳貽評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已脫離不了用電習慣,早期的電力供應主要為電燈使用,取代傳統蠟燭與煤氣燈,提供照明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發明許多電器設備,讓生活更加舒適便利,也使得電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其中冰箱解決食物儲存問題,電腦取代人腦成為重要的計算工具,電視與電影提供大眾娛樂的休閒,電鍋與微波爐讓食物烹調烘飪更加便利,冷暖氣使得環境生活更加舒適。
電的便利性在於隨處可得,隨插即用,是人類文明重要的表徵,也是20世紀以來被評鑑為人類工程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如此便利的電,其生產的來源卻大都是核能與化石燃料的能量轉換,而產出電力的副產品─含輻射的核廢料與化石燃料的污染氣體與溫室效應氣體,都對人體或地球環境相當不友善。
電力其實是一種不環保的資源使用,因此許多環保人士想要積極倡導綠色潔淨的再生能源,卻也造成電力在調度上的困難。首先電力需維持發電與用電的即時平衡,不可多也不可少。當負載需要多少用電量時,就須提供相同的發電量,以維持交流供電網下的頻率穩定。在傳統的化石燃料發電部分,就可因燃料投入多寡適時調整,而風能與太陽能發電仰賴不確定的氣候因素,難以預測的間歇發電性質,目前尚無法成為一種穩定的電源,更不用談如何去控制發電量,以滿足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負載用電。
此外,電力又是另一種效率不好的能源轉換,從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的開採與運送,到轉換成電力過程中的發電、輸電與配電後,能源耗損已超過大半。也就是當電力送到你家前,其能量的耗損已超乎我們所想像,因此,希望能有效提升效率的使用。惟自從開始用電的歷史以來,這似乎已是最符合經濟效益,且是近百年許多優秀與聰明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努力結果。
「電」是民眾生活的好朋友,同時「電」也需要大家好好對待,在倡導發展再生能源的同時,也需要穩定供應不間斷的電力;在主張廢核家園的未來,也期許不會有限電的可能性發生;期望提升能源效率的狀況下,也須考量工程上的經濟效益問題。(作者任職於大同公司新能源事業部)
關鍵字:電力,負載用電,符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