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542
字型:
▓撰文、攝影:何佩芬
大愛科技公司參與經濟部推廣的「夏日輕衫」活動,推出吸濕排汗的涼感衣,本文除了介紹該公司的涼感衣之外,也介紹該公司位於內湖的「環保教育園區」,深入瞭解慈濟基金會對於環保回收的重視及對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的努力。
簡單自然的白色輕衫,製作過程減碳又省水
進入大愛科技公司的展示門市,即看到立於門口的「涼感衣」,接受本刊採訪的慈濟基金會研發部博士陳意容表示,此款涼感衣以簡單自然的白色為底色,運用「對稱」概念,在細節上做左右對比設計,衣領、門襟、袖口搭配對比的線條,增添活力的元素。
該公司所生產的「涼感衣」將異型斷面的聚酯纖維搭配冰涼紗,穿著時可立即感受冰涼的舒適感,特殊雙層布組織,可將人體的汗水與熱氣由內層快速導出,擴散到織物表面而蒸發掉,使身體感覺舒適乾爽。此種「涼感衣」使用的原料非常的純,陳意容表示,「因為我們回收分類做的非常仔細,因此我們的原料很純,也因為不用化學染劑,我們的愛心毯獲得全亞洲區再生聚酯產品第一章搖籃到搖籃的銀級認證,涼感衣也通過吸濕排汗紡織品的驗證。」未來該公司不僅要做到「減廢」,更希望升級為「零廢」的專業技術。
該款「涼感衣」是使用再生聚酯(RE-PET)成分,利用「1號保特瓶」,經過酯粒、環保紗、織布、再製作成產品,比起原生聚酯紡織品,節省了84%的能源及減碳77%,另外堅持不後染的原則,也省去後染製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用水,並且避免化學染劑的使用。
從搖籃到搖籃的環保概念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從97年成立以來,除了生產此次經濟部推廣的「涼感衣」之外,還利用保特瓶做成賑災毛毯,送至全球發生災難的地區。
「其實,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教育意義大於營利目的,因為我們的愛心毛毯沒有在販售,但是我們的涼感排汗衣或是其他商品是有在販售的,但是大愛品牌並沒有做太大的行銷,主要還是認為教育環保的意義大於營利目的,外面也賣各式各樣的衣服,但是如果說我們的衣服是由幾個保特瓶做的,100%的回收利用,這樣是有環保教育意義的,另外科技公司的盈餘會再回饋給大愛電台或基金會。」陳意容表示。
前陣子塑化劑風波,食物容器塑化劑超標,影響國人健康,令人想到,從搖籃到搖籃的作者麥克布朗嘉(Michasl Braungart)在書中提到,劣質塑膠製品的衣物,含有一種有毒物質「銻」,經由皮膚吸收入人體內,由聚酯紡織品製成的涼感衣是否含「有毒的銻」?陳意容解釋說明「關於這個問題,證嚴上人相當重視,尤其在塑化劑風波的時候,大愛的產品包括涼感衣及愛心毯都送去檢驗,證明我們的產品完全不含有毒物質。」
以往,慈濟基金會在環保回收及減碳排放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目前也加入涼感衣品牌的生產及行銷,不同其他企業生產,其標榜的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環保教育為目的,希望大家建構一個減碳永續的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民國97年,為國內第1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並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的實業與團體,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主要產品:再生紡織原料
服務據點:全臺靜思書軒、慈濟聯絡處、慈濟分會等地,皆可前往體驗與選購
網址:http://www.daait.com/index.php/tc/
大愛的故事 有關回收、環保的「教育園區」
來到「大愛環保教育園區」,有專門生產製作「國際環保賑災毛毯」。負責接待的吳月鶯女士已經是11年慈濟的志工,她介紹每個在工作生產線的志工,有高齡84歲的阿嬤、有開公司的「董娘」,從早上8點工作至下午4點,在炎熱沒有裝空調的工廠不停手的工作,為的是趕工將「毛毯」完成送至受災的地區。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陸陸續續將回收來的「1號保特瓶」,製作成「環保賑災毛毯」,透過慈濟基金會廣送至世界每個受災的角落,目前已經送了將近60萬條的愛心毛毯;不管是世界發生地震、海嘯、水患或火災,慈濟的愛心毛毯,跨越地域、國籍、種族的藩籬,將溫暖送給受災的朋友。
另外,在環保教育園區內,還有「分類回收處」,那裡有40~50位環保志工在做回收分類的工作,看起來幾乎都是年長的長輩,將回收來的資源分成玻璃、紙類、保特瓶等,每位志工的年資都有4年以上,他們是一群不想退休之後只是在家看電視,而是選擇在大愛園區做對人類有益的事。就像是證嚴上人的名言「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湧出生命力,不斷發揮他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回收寶特瓶變身術
5支寶特瓶,可以做成一個購物袋;
12支寶特瓶,能夠變成一件短T-Shirt;
78支寶特瓶,就能讓敘利亞難民營的小朋友,得到一條溫暖的大毛毯。
關鍵字:節能減碳,1號寶特瓶,涼感衣,夏日輕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