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後福島時代 日本的能源政策轉了又轉

2013/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00

字型:


■撰文:何佩芬 ■關鍵字:日本能源政策、「零核電」、電業自由化、核能產業

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海嘯,造成核電災變,讓全球使用核電的家再一次重新思考「到底要不要核電?」,當然,因為每個國家有其不同的能源文化及歷史背景,美國、法國、英國、韓國、中國大陸做出了持續使用並擴建核電的決定;而德國則宣布2022年全面廢核。日本呢?在遇到核災之後2年,依常理判斷,日本面對如此大的災變,必會選擇廢核,日本能源政策仍舊是轉了又轉,依然在是否使用核電中擺盪,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狀況,值得我們觀察。

從「零核電」到核電占比降低

2011年震災過後,日本政府以停機檢查的名義,將全部核電廠停止運轉,進入零核電狀態。但2012 年5月,日本在缺電及龐大天然氣燃料費用支出的壓力下,政府核准關西電力公司大飯(Ohi)核能電廠重新啟動。今(2013)年9月,唯一在運轉的大飯核能電廠停機檢修,日本又再度進入「零核電」時期,然而這不會是一直持續的狀態,因為去年底上任的安倍晉三首相,已表示,要讓原來的20座核能電廠重新啟動。

安倍晉三在2月28日,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首次施政方針演說時表示,「將在原子力管制委員會領導下創造新的能源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安全性。」並表示「將重啟安全得到確認的核電廠」,同時將利用節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盡可能降低對核電的依賴,正式推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所主張的「2030年零核電政策」。能源政策從「零核電」轉向了「核電占比降低」,整個政策方針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安倍首相轉彎的3個原因

為什麼上臺後的安倍晉三有這樣的思考與政策轉彎?主要是日本貿易赤字不斷增加。

日本國內有50座核能機組,興建中也高達14座,供應日本約30%的電力生產,核電停擺之後,30%電力供給的缺口,都轉由燃煤、燃油、燃氣發電來供應,因此化石燃料發電由 60%立即提高至90%。和臺灣一樣,日本是缺乏自產能源的國家,約有84%的能源仰賴進口,尤其煤炭、石油、天然氣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因此進口能源大幅增加,根據日本時事通信彙整民間的問卷調查顯示,2013年2月日本的貿易赤字為8,700億圓,從福島事件的2011年3月到今年的1月,2年來的貿易赤字共累積為11兆2765億元 。

安倍轉彎的第二個原因是,日本電力業及一般產業的反彈,「零核電」之後首先衝擊的是美日兩國的核能企業,例如,東芝、日立正與美國西屋或美國奇異公司合作,將核電推銷到世界各國,此時公司的利益必會受損,也同樣損及美國的利益。另外,進口能源的成本昂貴,使得電費高漲,漲幅高達20%,導致日本部分產業失去競爭力,以日韓競爭激烈的汽車產業來說,2012年韓國現代汽車全球的銷售額增加8.4%,但日本豐田汽車銷售額則下降1.3%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則是安倍首相第三個能源政策轉彎的理由,京都議定書中倡議「各國於2020年前需降低溫室氣體排放25%」,然而日本因「零核電」而大量使用傳統化石能源,導致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了17%,約4億3千9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前日本政府已考慮下修減碳目標由25%調為16%。

正是以上的理由,讓安倍晉三在許多公開的場合表示,「零核電,是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政策。」

安倍政府定調重啟核能,民間仍有雜音

雖然安倍晉三希望讓「核電」可以趕快回到供電行列,以減輕貿易赤字並撫平企業的反彈,但是變數仍然很多。首先,今年7月「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新出爐的安全審查規定,和過去隸屬於經濟產業省的「原子力保安院」的規定相比較,其安全審查規定機制更為獨立、新成立且隸屬於環境省的「原子力保安院」將會從民意及環境的角度切入,使得標準更為嚴格。因為受過核災的痛苦,目前日本反核民意還是占多數。

另外,日本民間對核能的立場與政府的政策也不一致,2011年4月,日本仍約有5成的民意支持增加核能或至少保持現狀,但日本政府對福島事故處理不當,讓民間對核能質疑益形強烈,導致2011年5月,擁核比例只剩下4成。到了2013年3月,擁核及維持現狀僅占22%,支持廢核或減少核能者的比例分別達到20%及53%。

全力加速「再生能源」及「節碳」政策,成為共識

日本讀賣新聞今年9月8日報導,安倍首相在「輻射水污染」的說明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在3年內,除了降低核電的占比外,還將全力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及推動節碳政策。」,顯示再生能源與節能減碳,已成為日本能源政策的最大公約數。

根據經濟產業省的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4~10月日本再生能源發電裝置量的比例增加,比前期增加了24.3萬kW,成為115.5萬kW,增加幅度為21%。其中太陽能發電占了9成,住宅用太陽光電貢獻最多,共裝設88.6萬kW。但再生能源發展也有一些限制,日前NHK新聞報導,北海道因為地廣人稀、陽光充足非常適合設置太陽光電板,民眾申設案件也很多,但因為電網設置趕不上進度,因此有嚴重延宕的問題,不過整體而言,日本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在後福島時代有蓬勃發展的趨勢。

至於,在節約能源的成效上,根據經濟產業省的統計資料顯示, 2012年與福島地震前的2010比較,日本電力消費減少了8%,石油消費減少4.1%,整體的能源消費下降4.2%,值得注意的是,電力減少的原因是核電停擺之後,電力公司因電力不夠,時常限電及電費上漲的原因,使得日本政府與民間發動節能減碳措施,大家拼命省電,另外,在都市瓦斯的消耗上則升了1.7%,其原因是,電費貴了民眾使用瓦斯增加。

福島事件之後,一般民眾或企業對於「節能減碳」的措施的配合度相當高,認為「抱怨不如革新,高漲的電費,努力減碳回來就是了。」有些日本網友也正面的相信電力不足反而是讓節能商機萌芽的時候。

深化電業自由化,未來切割發、輸電業務

另外尚有一個發展趨勢值得一提,因「零核電」而形成電力不足及電價上漲的困境,面對此一壓力一向採取維持綜合電業逐步進行自由化模式的日本,福島事件之後為了深化電業自由化,安倍內閣於2012年4月宣布了「有關電力系統改革的階段性實施方針」,將從2015年起分三階段實施,未來將會把電力公司切割為發電與輸電兩大業務範疇,亦即採取了所謂電廠、電網分離的模式進一步自由化。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次的改革不僅是上游的調度及發電部門而已,連下游的零售電力到消費電力之間,都是改革的對象,對於消費端來說,選項增多,可促使電費更便宜」,同時並成立「廣域系統運用機關」,讓電力比較容易跨區連結,讓電力充裕地區可以輸電至電力不足的地區。

福島事件受災後的日本,能源政策經過多次的辯證、轉變,雖然民間反核占多數,但是安倍內閣因著經濟民生因素重啟核電,另外,在節能減碳及深化電業自由化都有些作法與改變,這對一向以日本為師的臺灣可以借鏡與思考。


關鍵字:日本能源政策,零核電,電業自由化,核能產業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