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52
字型:
撰文/編輯室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胡斯遠
2015 年,彰化縣芳苑鄉外海可望迎來臺灣的第一批離岸風機生力軍,16 年後,風力將成為臺灣最主要的再生能源之一,臺灣的風力進行式,將轉動出明日的希望。
從新竹市南寮漁港到整個苗栗縣的濱海鄉鎮,一部部在疾風中旋轉生姿的風機,已然成為臺灣沿海的美麗圖像,它們的隨處可見,暗示著臺灣的風力發電計畫正急速前行,可放置風機的土地卻也在快速消耗。
2012 年,英國4C offshore 網站公布全球風況最好的前20 處海域場址,其中有高達16 處位於臺灣海峽,海上風場的極佳條件,對陸上空間即將耗盡的臺灣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重心轉往海上 政策獎勵開發
為了善用淺海海域1.2 百萬瓩(GW)及深海海域高達5 百萬瓩的可開發量、加速國內離岸風力發電的開發設置與產業發展,經濟部頒布了「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訂出2030 年陸域加離岸風機總裝置容量需達4.2 百萬瓩、占再生能源總設置目標百分之33 以上的門檻,更在2012 年7 月3 日公告啟動「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帶動風能開發重心由陸域逐步推向海上。
取得示範補助資格的永傳能源規畫在彰化縣芳苑鄉外海11 公里、水深 25 至40 公尺處設置擁有30架風機的離岸風場,上緯公司裝置容量達108 千瓩(MW)的離岸風場,則計畫於苗栗縣竹南鎮外海1 至5 公里、水深5 至30 公尺處設置,未來還將分階段建置共72 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近260千瓩。此外,台電公司也以國營事業身份開發離岸示範風場,合計3 件示範獎勵案將於2015 年完成4 到6 架示範機組設置,並於2020 年底完成示範風場開發,竣工後,總裝置容量將超過300 千瓩,預估可帶動產值新臺幣480 億元以上。
之後則將透過經濟規模區塊開發的方式(如彰化、雲林、嘉義等外海海域),以每年新增240千瓩裝置容量的開發速度,推動大規模深海風場開發,預計於2030 年前完成離岸裝置容量3 百萬瓩,相當於600 架海域風力機的設置。「政府用實質補助來降低業者開發風險,同時透過示範風場的開發設置,排除法規、行政障礙並確認技術可行性,」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胡斯遠進一步表示,「預計每案風場示範作業獎勵費用約新臺幣2.5 億元,另依示範機組容量大小,將提供最多百分之50 的設置獎勵費用。」
搬開絆腳石,累積技術能量
雖然深具開發潛力又有資金活水挹注,風險與成本雙高的離岸開發不管在行政、技術抑或是市場面,還是踢到了不少絆腳石。
「從行政法規面來說, 人工島嶼、設施與結構建造審查、海域生態環境影響與環境評估、漁業權溝通與補償、國防安全與雷達干擾、航運安全與船隻碰撞,以及海氣象觀測塔的設置等等,都是建置離岸風場時會面臨到的狀況。」胡斯遠提到,目前已藉由跨部會協商取得初步共識並釐清問題,後續將針對細部問題作更深入的探討與解決方案的研擬。
身處環太平洋區域的臺灣,不但海象環境惡劣、多颱風及地震,又缺乏海事工程經驗與施工機具,加上沒有完整且長期的海域和生態資料,讓離岸風力發展也遭遇到了技術上的挑戰。「未來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並加強國內產業與學術界合作,藉由學術研究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實務經驗分享,帶動風電產業技術的精進與成長,從而累積我國風電產業技術的能量。」胡斯遠說。
除此之外,離岸發展還碰到了亟待克服的市場面問題。「國內並無相關離岸風電開發的案例及經驗,因此財務風險較高。」胡斯遠表示,之後會持續邀請國外離岸風電專家來臺協助相關訓練課程,期盼透過已開發案例的經驗分享提升國內海事工程發展,並進一步增進相關金融保險產業對離岸風電的瞭解。
我們看到了通往夢想的路有多艱辛,卻還是一筆一劃地勾勒出美麗的藍圖,為的是一個更潔淨、更有能源保障的未來,誠如臺灣大學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系教授林輝政所言,「17 年後,風力發電將占再生能源的1 / 3,重要性不言可喻,風力發電,現在就要啟動!」帶著火燒眉頭般的迫切,讓海上風車轉起來,創造屬於臺灣的風能神話吧!
關鍵字: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離岸風場,離岸風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