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英國的風力兵團

2014/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812

字型:


撰文/張心紜 圖片提供/ London Array

在波濤中歷經興衰勝敗,現在,英國要用它的風車大軍,再造海上霸權。

佈陣汪洋,向海風索電

東濱北海、西臨大西洋,英國擁有全歐洲數一數二的離岸風力開發潛能,2000 年起,挾著先天的優勢,它開始建立一座座海上軍團,2008 年擠下建造出世界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廠的丹麥,登上全球離岸風能領導者的王位;2012 年9 處海上風場的陸續動工與竣工,更讓它成為首個達到3 百萬瓩離岸風力裝置容量的國家。當攀至頂峰、蟬聯衛冕者寶座已無法滿足澎湃的鬥志,英國開始挑戰自己。2013 年7 月4 日,175 架風機在泰晤士河口氣勢磅礡地現身,伴隨著呼呼海風的狂野配樂,世人見證了新一代全球最大離岸風場─「倫敦陣列」(London Array)的落成。

分2期施工的倫敦陣列,目前雖僅有第一期完工啟用,範圍涵蓋100平方公里、投資金額超過22億歐元(約883億臺幣)、總發電容量高達630千瓩、足夠50萬戶家庭使用的種種數據,卻已叫人驚嘆。

「第一期服役後,每年預估能減少近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路上少了約30 萬輛汽車,」倫敦陣列計畫主任Richard Rigg 補充道,「一旦第二期建設完成,所占海域將擴增至245 平方公里,發電容量更將達到870 千瓩,可滿足75 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跟時間賽跑,與環境妥協

進行如此龐大的工程,從環境評估、安裝風機、設立海上與陸上變電站,到鋪設總長220 公里的海底電纜,就像參加一場障礙賽般,挑戰可說是接踵而來。

「我們僅有不到2 年的時間安裝177 支單樁(monopile)與175 架風機,中間要避開鯡魚及比目魚產卵季,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Richard Rigg 苦笑說。被時間追著跑的壓力,是工程中面臨的首道關卡。

替風場「整形」則是另一個棘手難題。因為橫跨2個沙洲,為避免沙洲流失對風機底座產生危害,陣列必須避開沙洲邊緣,又因緊鄰Black Deep 航線,為了不讓風機的巨大信號占據船舶導航雷達螢幕,風機被迫移離航道,「大量罕見水鳥『紅喉潛鳥』的出現,也是影響倫敦陣列面貌的因素,」Richard Rigg 表示,「為免傷害來河口過冬的嬌客,我們再次調整了風機的架設。」翻越種種阻礙後,收穫的是燦爛的果實,這個地表上第一個工業規模的離岸風場,讓英國充分享受了無碳發電帶來的巨大效益。

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統計,截至2013 年9 月,全球已在運轉的離岸風場共有54 座,而其中英國就包辦了19 座,超過1/3;為了在2020 年以前達到16 百萬瓩產電量的目標,英國還會繼續擴編它的風車大隊,可以預期未來5 年甚至更久,我們仍將在世界最主要的離岸風力發電市場中,看到它日益茁壯的身影。


關鍵字:離岸風場,London Array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