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75
字型:
▓撰文:陳芃
正當世界經濟的焦點放在中國大陸身上時,有效率、符合環保、開發永續使用能源等議題,同樣地也被加諸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本文就中國大陸的再生能源運用狀況做簡單的介紹,希望讀友能對於這個最大的開發中國家,與其再生能源的利用能有更多的認識。
近年來,中國大陸已成為能源使用最受矚目的國家,原因無他,這個地域廣闊、人口達13億的地區,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者,而發電的能力也躍居全球第二,在在都證明,中國大陸有著極為驚人的能源需求與消費。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目前仍處於開發中國家型態,迫切希望發展經濟,相對的卻需要更多的能源供給;而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能源使用與環境保護常成為兩難的局面。然而,在資源日益稀少,以及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要求下,中國大陸對於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有正面的回應與積極的作為。本文僅就中國大陸的再生能源發展,做一個概略性的介紹。
起始於農村經驗
中國大陸最早系統化運用再生能源的例子,是由廣大的農村開始起步的。除了沿海與部份高度發展的地區外,中國大陸大多數地區仍呈現農業社會的景況。聯合國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農村等貧困偏遠的地區,是能源供應最危險、同時最弱勢的地域。在70年代末期,中國大陸開始鼓勵農村使用沼氣系統,以改善當時1.7億農戶中,47.7%傳統燃料(稻麥桿、柴薪)不足的問題。
根據統計,燃燒農作物廢棄的部份,能源轉換率僅10%、糞便18%、薪柴15%,而沼氣可達到60%。中國大陸南方的16個省,年平均氣溫10℃以上均在八個月以上,配合農村中豐富的沼氣資源,包括牲畜糞便、草原、農業廢棄物等,兼有設置成本低的優勢,沼氣的使用在大陸農村中成為解決能源不足的良方,在1981年,中國大陸就有656萬個沼氣池;即使在逐漸開發與進步的現在,沼氣仍然是大陸農村的能源供應要角。
除了家戶社區小規模的熱源運用外,沼氣也成為農村動力的來源,以所謂的「沼氣動力站」、「小沼氣電站」等設施,提供農產品加工、區域用電等功能。大量使用沼氣除了節約燃料外,更有降低空氣污染,防止燃燒作物造成的土地有機質降低、農地沙漠化等優點,也因如此,使用沼氣成為中國大陸引以為傲的「農村經驗」。
太陽能成為主流產業
沼氣雖然在農村中廣泛的運用,但仍無法達到自給自足的境地,在能源缺乏,電力、天然瓦斯等設備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太陽能成為中國大陸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根據統計,中國大陸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區全年日照超過2,000小時,年平均輻射量為5,900兆焦耳/平方公尺,深具開發的潛力;某些地區如青康藏高原,由於空氣稀薄、日照直接,更適合太陽能的運用。
在中國大陸的太陽能運用上,最先展開的是太陽能熱水器與太陽能暖房,基本上是希望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偏遠地區使用;而在普遍的發展之後,太陽能已經成為非常大的產業體系,也讓中國大陸躍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製造國。
目前中國大陸太陽能運用最具成效的地方是雲南省,在昆明一地裝置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年可節約的能源換算成電力約為2,500萬度,粗估雲南省因為太陽能熱水器能節省1億度的電力。同時,雲南省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地區,約200家廠商每年生產太陽能集熱器40萬平方公尺以上,同時供應內、外銷的需求。
尚待發展的計畫
由於風力發電在歐洲成功的例子,中國大陸亦展開推行風力發電的計畫。推估整個中國大陸地區可開發的風力潛能約有2.53億瓩,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內蒙古、甘肅、新疆一帶,有效風能密度大於200瓦/平方公尺,有效風力出現時間在70%以上。
風力發電在中國大陸尚屬新的議題,1996年起展開「乘風計畫」,至2000年於西藏設置示範性的系統,尚未有大規模使用的例子。不過,中國大陸的風力發電常與太陽能結合,成為所謂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並且持續朝此方面發展,希望能對於環境適合的偏遠地區,提供更穩定的能源供應。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擁有世界四大地熱帶之中的兩個,即環太平洋地熱帶和地中海至喜馬拉雅地熱帶,地熱儲存條件良好,已發現的地熱點有3,200多處,但是多數仍止於「熱源」的運用,未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投以關注的眼光
中國大陸對於再生能源的開發,始於解決農村能源不足的困難,在基礎上與我國不同,但仍值得資源貧瘠的台灣做為參考。更重要的是,在13億人口逐漸轉向現代化與極力開發的此時,所造成的能源大量耗用,不僅是中國大陸自己須面對的問題,更是全球性的議題。在此,中國大陸再生能源的使用與相關技術的發展,更值得國人投以關注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