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50
字型:
撰文/曾君儒 圖片提供/台灣中油公司
跟煤、石油相比,天然氣是一種相對潔淨的能源,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臺灣本身產油量不多,但卻擁有一定的天然氣蘊藏量,根據能源局資料,民國101 年臺灣自產石油與天然氣僅分別占需要量之百分之0.02 與百分之2.3。但這深埋在地底的資源,我們要怎麼找到並使用它們呢?
為了打造永續環境,除了減少煤炭與石油燃料的使用之外,世界各國紛紛將重心轉往排放二氧化碳較少的天然氣。
你應該知道的海陸探勘史
國內油氣的探勘,分為陸上與海域探勘。臺灣的石油開採歷史悠久,全世界第2 口油井所在的出磺坑岩層為適合儲存油氣的背斜構造,蘊藏非常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於中新世早期約1800 至2000 萬年前形成。自清咸豐11 年(西元1861 年),理蕃通事邱苟偶然發現油苗,掘井撈油迄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其間歷經清廷的開發,日人的大規模攫取,臺灣光復後的油源枯竭,近年天然氣的大量湧現,有盛有衰,有榮有辱,可說歷經滄桑。民國92 年為了因應經營環境蛻變,中油公司轉以利潤中心導向,陸上、海域及海外探採部門合併改制為「探採事業部」。
海域探勘工作起步較晚,自民國54年開始籌畫,58年開始有系統的測勘與研究,57年起積極展開海域探鑽。75年完成長康油氣田開發,迄84年5月停產前,共計生產天然氣約8億立方公尺、伴產凝結油約194萬桶,適時紓解當時國內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壓力。並分別於88、92、98年各鑽探1口井。
「氣」蹤何處尋?
要如何知道地底下有沒有蘊藏著油氣資源呢?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吳榮章表示,在探勘階段,需要採用「石油盆地分析法」,這是一套綜合科學技術,牽涉相當廣泛,除了眾所周知的「石油地質研究」外,還包括了「地球物理測勘」、「地球化學測勘」及「油氣田的經濟評估」等技術。
結束前置的探勘作業,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要如何判斷這塊油氣田值不值得繼續開發呢?要進入開發階段,除蒐集地質探勘期間的費用,如地質調查、震測炸測資料蒐集與解釋和管理等費用,以及未來的鑽井、開發及生產的費用和油價預測等。計算出所需要的經濟分析指標,衡量報酬可行性,俾進行鑽探作業與後續之開發生產方案。
積極找尋外「源」,國際合作探勘
除了國內探勘工程外,為了分散風險與確保其他來源,中油公司亦積極與海外礦區合作,目前在全球10 個國家進行探勘,包含印尼、緬甸、澳大利亞、尼日、剛果、利比亞、查德、厄瓜多、委內瑞拉及美國,其中印尼、厄瓜多、美國等3國共計12 礦區已有所斬獲並實際生產油氣中。
吳榮章也提到,在拓展國外探油工作時他們遇上了不少問題,因為許多地質條件優越的油氣儲集潛力區早被歐美各大油公司掌控,在初期吃了不少苦頭,後來透過合作投資的方式,一一突破各種限制、終取得國外探油的機會。而中油多年來為了降低風險,民國68 年,報奉行政院核定,在巴拿馬登記設立「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PIC)」,順利解決於無邦交國合作探油所遭遇的困擾。
不敢鬆懈,持續挖掘好消息
面對終有一天將會開採殆盡的油氣資源,吳榮章表示,除將持續進行國內陸上及海域探勘工作、提升勘測與鑽探技術,也會持續推動與國際公司的探勘合作。面對國內原有的油氣田,將會以低壓增產、堵水復產等一系列工程,以提高氣田產量。海外部分,則會依據全球探勘趨勢、油氣潛能評估概要、平均條件資源量及政治風險等作為評估要素,持續積極爭取優良探勘礦區與油氣田的併購機會,目前中油公司正密切關注查德、尼日、厄瓜多、剛果、印尼、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期待能有更多探勘傳統與非傳統油氣的好消息。
石油盆地分析法
石油地質研究: 讓人員迅速瞭解該沉積盆地是否具備油氣潛能
地球物理測勘: 彙整探勘資料,迅速瞭解地下構造的形貌
地球化學測勘: 瞭解盆地的生油岩狀況及潛能,及是否有成為大型油、氣田機會
油氣田的經濟評估: 經濟分析、生產預測、衡量投資報酬率與回收年限地質調查實景
關鍵字:天然氣探勘,國際合作探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