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7
字型:
■撰文╱攝影:陳 芃
每到夏日,民眾與產業界就有一個共同話題,那就是「今夏的電夠用嗎?」越來越富裕的生活品質加上越來越熱的天氣,加上近年來幾乎年年都有嚴重天然災害的侵襲,致使夏日的電力供應,成為國人共同關切的話題。
轉眼間又至盛夏,炎熱的氣候讓家家戶戶不由得要使用冷氣來驅暑。根據台電統計,在夏季高溫時期,空調的大量使用是造成電力系統尖峰負載的主因,當溫度超過28℃後,每上升1℃,就需要增加約60萬瓩的電力供應。
在溫度計上,也許只是1℃的變化;在實際生活中,60萬瓩的負載卻是相當驚人的。舉例來說,大甲溪上下游的六個水力電廠,有著全台灣將近四分之一的水力發電能力(包括抽蓄電廠),總發電容量也僅約115萬瓩,還不足以應付夏日中2℃的溫度變化(編者註:假若供水充足的話!)。沒有燃料成本的水力發電並不是我國電力的主要來源,由此可見,我們在酷暑中能自由運用電力,需要耗費相當大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電源開發耗時且易受各種外在情況的影響下,充分供給夏日尖峰負載成為台電每年都必須戰戰兢兢面對的課題。
今年又破新高
在整體用電量方面,今夏的酷熱又讓國內用電量再創新高,於6月25日午後二至三時的一小時平均最高用電量達到2,706 萬瓩,最高瞬間負載更達2,735萬瓩,提前打破了90年8月所創下2,668萬瓩的用電量紀錄。
目前我國電力的總裝置容量約3,200萬瓩左右(包括民營電廠),以6月25日當日系統淨尖峰供電能力為2,843萬瓩來看,雖然尚能無虞地提供電力,但是已顯得有些吃緊。台電預估今年夏季尖峰用電為2,719萬瓩(以經濟成長率2.23%,氣溫攝氏34℃預估),尖峰供電能力估計約為3,185萬瓩,系統備載容量率為16.1%。
走過921地震與桃芝颱風等天然災害,今年的供電狀況已經較往年充裕,在沒有重大天然災害的情況下,限電的陰影應該不會重現,但是面對仍日趨升高的用電需求,電源開發的工作仍將是最重要的議題。
另一項要件
除了發電能力的充足外,電力輸送的重要性在夏日中更容易被突顯出來。以台灣電力整體的供需來看,新竹以北用電量約佔全國的45%(90年8月),台電桃園區營業處更是全國24個營業處中售電量最大的,但是北部發電量僅佔全國的25%左右,形成了必須「南電北送」的現象,同時也加重了輸電系統的負擔。
目前這個問題,在南北超高壓第三輸電線竣工後,獲得有效的紓解。這條線路南起台南縣龍崎超高壓變電所,北至台北縣深美超高壓變電所,全長約409公里,共有1,087座輸電鐵塔。第三輸電線路採分段施工,由各段完成的時間點即可印證我國夏季用電的困難:中部以北各線段工程在89年4月間完成,解決了89年夏季可能的限電危機;台中火力發電廠出口段線路及中寮—嘉民段,分別於90年2月及5月完工,提升了90年夏季北部地區供電能力及穩定度;最末的嘉民—龍崎段於今(91)年5月29日完工,亦是趕在炎夏來臨前,做好輸電系統的準備。
當然,因應夏日急切的「南電北送」需求僅是第三輸電線路的一部份功能,整體來說,第三輸電線路的完工將能穩定全台電力系統及提昇供電品質,配合目前進行中的以加強區域供電能力的第六輸變電計畫工程,我國整體電力品質的提昇前景可期。
亟待全民共識
無論由上述的發電、或是輸電能力方面觀察,都顯示出跨過夏日電力困境的關鍵,主要在於與因應需求;然而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電源開發的進行卻並不十分順利。舉例來說,第三輸變電線路即耗費13年才完成;理想中南北平衡的發電設計,也因北部諸多電廠尚未完成而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對於區域供電有重大影響的六輸計畫,在工程中也遭受到諸多困難與阻撓。
電源開發的阻力,有許多部份來自於民眾,主要就是所謂的鄰避心態(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家後院),換句話來說,就是大眾多肯定電力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建設的位置卻不要在自家附近,唯恐造成經濟(地價、區域發展)、健康(電磁波)、環保(污染、景觀)等各種問題。
諸如此類的反應是人之常情,先進國家也普遍存有此類的情況。在高度民主的社會中,鄰避性的問題應該透過法令制度、溝通宣導、社區回饋等面向,達到地方與建設之間的普遍共識。我國電力目前由政府管制,解決鄰避性問題的關鍵主要來自法源的確定,目前在立法院審議中的「電業法」已有相關的設計,待法案通過後,咸信此類問題將能有更妥適的因應。
操之在己
今年因為溫度升高增加的平均負載量曾經達到150萬瓩,幾乎需要三部大型火力機組來因應,突顯出電源開發的腳步,常跟不上瞬間出現的天候狀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適當的使用空調以節約能源,成為安度夏日的不二法門。如果民眾能將冷氣設定在合宜的28℃,並配合電扇使用、中央空調系統能實施每運轉60分鐘暫停15分鐘、箱型空調系統每運轉22分鐘暫停8分鐘等措施,那麼1℃溫度的上昇,將不會再是大量燃料成本、電源開發工作、電力建設鄰避性問題的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