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76
字型:
▓撰文/攝影:陳芃
一項重大的發明,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愛迪生發明電燈照亮世界,就是發明改變人類生活的最佳例證。在能源的相關發明上,台灣也有一位發明「海湧發電」的高一男先生,希望能藉由無窮盡的海湧力量,推動沒有污染、不用燃料的發電期望。
廣闊的海洋一向是濱海國家的資源寶庫,富涵能量的海浪與潮汐,亦是開發電力、推動再生能源運用的契機,但由於技術、成本、地理情況等限制,利用各式海洋能量發電,目前在世界上仍然少見。在四面環海,具備豐富海洋資源的我國,一位發明家秉持著自身的熱忱,開發出「海湧發電」的理論與模型,獲得日內瓦發明展的大獎,同時也在世界各國取得專利,為利用海洋能量,做出碩實的貢獻。
新型水力設計
在2000年日內瓦發明展中奪得大獎,為國爭光的「海湧發電」設計,是高一男先生花費五年時間研究的成果。顧名思義,海湧發電依靠的是海浪的力量,利用生生不息,蘊藏巨大能量的海湧,將海水加壓,推動發電機發電,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燃料,也不會造成污染,是一項完全取自於自然界能量的發電設計。
海湧發電的原理是利用裝置在海面上的浮桶,被海湧帶動後,藉由上下擺動所產生的位差,推動海面下的活塞將海水加壓,透過特殊設計的蓄壓器,將加壓後的海水儲存,然後持續穩定的向水輪葉片噴射,帶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高先生表示,海湧僅須帶動浮桶上下各50公分,就能產生100公分的活塞衝程,所產生的加壓水柱力道就十分可觀,而50公分的海湧規模,在台灣沿岸是稀鬆平常的景況。目前高先生所規劃的設計,每個浮桶的重量約50公噸,為了配合潮汐,加壓活塞衝程長達6公尺,理想的推測下,在200平方公尺的設置範圍內,這套系統能發出約50,000kW的電力。
具備開發潛能
對於海島型多變的天候,高先生也在系統中做出了應對的設計。在颱風、或是風浪過巨時,利用浮桶上的感應器,可將浮桶沈入海中,避免風浪帶動的位差超過活塞的衝程;而在系統的壓力過大時,蓄壓器會自動將壓力釋放,屆時因洩壓而噴出的水柱可能會高達200公尺。
除了發電本身的功能外,海湧發電尚能提供其餘的附加功能,例如:高壓水柱噴射水輪發電後,由於富含空氣,可供養殖漁業使用,或是做為休閒娛樂的用途。整體來說,海湧發電不須燃料、不會造成污染,還有多元化的發展可能,是一項非常受矚目的發明,而這項技術亦已申請到世界各國的專利。
雖然海湧發電擁有許多優點,原理是利用水的浮力與浮桶位差,看來十分適合濱海的國家使用,不過實際設置仍會遇到許多地理上以及技術上的困難。例如:台灣西部的海岸,由於海底屬於砂質地形,在建設海上平台等基礎設施時,錨基就很難固定;在無法安全固定的情況下,整套設備的運轉就有相當程度的困難。目前海湧發電在國內有一座示範模型,放置於宜蘭綠色博覽會的展覽場中,而實際的設置,由於需要相當的經費,現階段仍在研議之中。
靈感來自觀察
談到對於海湧發電的發明過程,高先生表示是在偶然的機會中,見到漁船被浪頭上下引領所引發的靈感。最初的模型,是在自家的浴缸中,用兩個鐵鍋充當浮球所完成的;爾後,為了進一步驗證可行性,高先生在魚池內設置了一套更大的系統,還特別設計了一套「人工海浪」的設備。經過不斷的實驗,與觀察海浪實際的情況,才建構出得獎的完整模型。
學機械出身的高先生,從小就在家中的鐵工廠中幫忙,小學時就能完整的拆卸保養手動式的水壓幫浦,由於熟悉相關的原理,造就出日後發明海湧發電的成果。目前從事電子業,同時也是發明協會會員的高先生,擅長觀察自然過程,找尋發明的方向,其另一項專利是微型的震動發聲器,就是因為觀察「蟬」能以嬌小身軀,發出巨大聲響,在蒐集資料、幾經試驗後所得到的成果。
對於海湧發電的未來,高先生認為海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寶庫,廣大的海洋中,有數不清的島嶼沒有足夠的能源可供利用,如果海湧發電能克服經費以及技術上的困難,真正付諸實行,那麼將能夠有效的改善世界能源問題;對於自身的發明,高先生則謙虛的表示,只是將自然中的現象,透過簡單的機械轉換成為電力,而最重要的是,大眾應該持續觀察生命中的每一個細微,持續探索新能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