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46
字型:
▓撰文/攝影:邱瑞焜
正當國內多家旅遊業者以三峽大壩將於2003年「封壩」為賣點,大力促銷長江三峽景點時,如何從能源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改寫長江歷史的水利樞紐工程,同時對整個中國大陸三峽區域的水力發電情況有初步的瞭解。
中國大陸擁有全世界水力發電最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大部份集中在大陸的西南地區,其中流域面積在一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49條。據專家推估,具經濟開發效益的水力資源至少有2億9,000萬瓩,佔全大陸總水力資源的40%以上。
豐沛的水力資源
與世界上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大陸的水資源利用率仍較低,例如:歐洲的英國、法國、挪威、瑞典等國家,水資源利用率都高達90%以上,美國為39%,日本為68%,中國大陸只有15.8%。目前中國大陸整體水力發電裝置容量不到2億9,000萬瓩的二分之一,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由於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相較於東部地區有水力優勢,因此中國政府提出「西電東送」的計畫,開始進行西部水資源開發。而長江三峽的豐沛水資源比長江流域其他地區更受到人們的重視,早從 國父的「建國方略─實業計畫」就可以看出。文中提到:「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之低地……,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所以三峽大壩的建立可以說是地盡其利,也算符合發展再生能源的潮流。
三峽大壩的建造歷史及規劃
三峽大壩工程採用分期導流的方式,把施工期分為三部份,工期共需17年的時間。第一期工程施工期五年,從1992年起正式開始。首先是利用長江中的中堡島做為分隔,把長江右岸用土石堆圍起來,從而修建縱向圍堰、導流明渠及一些建造水庫時的基礎工程,同時在左岸開挖臨時的船閘。這時候長江的河水及運行的船舶仍由主河道通過,不受影響。
第二期工程施工期六年,從1997年開始,接著修建三峽大壩上下游的橫向圍堰,目的是與第一期興建的縱向圍堰型成大壩的建造基地,進行洩洪段壩體、左岸發電廠及相關結構的施工建造,同時左岸修建永久通航船閘的建築體。此時長江河水由右岸導流明渠經過,船舶由導流明渠或船閘通行。
第三期工程施工期六年,將從2003年開始。未來擬興建向橫混凝土圍堰以截斷導流明渠,並開始蓄水直到水面135公尺高,左岸的發電機組及永久船閘就可以啟用了。而第三期圍堰所形成的基地,就要興建右岸發電廠及剩餘壩體。此時長江河水由洩洪段的22個臨時導流孔及永久深孔至下游,船舶經永久船閘通行。
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
就發電能力來說,三峽大壩完工後將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廠,超越在南美洲由巴西與巴拉圭兩國合建的伊泰普水電廠(Itaipu Hydropower Plant)。三峽大壩水電廠中光是70萬瓩的發電機組就有26台,在大壩左邊的廠房安裝14台,右邊廠房12台;總裝置容量高達1,820萬瓩,高於伊泰普水電廠的1,260萬瓩,相當於全台灣水力發電之總裝置容量的四倍(台灣地區90年度水力發電裝置共計442萬瓩);運轉後平均年發電量達846.8億度,相當於全台灣水力年發電量的九倍(台灣地區90年度水力總發電量91.7億度)。
三峽大壩在經過多年建設後,目前已經達到蓄水發電所需的條件,預計在2003年10月開始擋水,讓第一部發電機組開始運轉。2009年時,26部機組將全部完工,將可為中國大陸華中、華東、四川等地區提供大量電力能源,並將促進中國大陸電力輸送網路的形成,對繁榮經濟有很大的幫助。
最潔淨的能源之一
水力發電是最潔淨的發電方式之一,帶給環境的副作用較小。若把長江三峽水力發電廠產生的846.8億度電量與燒煤的火力發電廠相較,發電量相當於一座年需5,000萬噸煤的火力電廠。所以三峽水力發電廠的興建,估計每年可減少煤的消耗4,000至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1萬噸,氮氧化合物37萬噸,有巨大的環境效益。幫助中國大陸在環境保護的工作上,獲得很大的成果。
三峽水利工程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規模浩大,光是水庫移民就高達百萬人以上,而其所帶來的發電、防洪、航運、養殖、供水等效益,是世界上其他工程所無法比擬的。雖然有很多專家學者對於三峽大壩在環境生態、當地經濟發展、移民安置上仍有疑慮,但隨者完工日期越來越接近,千百年來中國大陸人民期盼「治理長江、開發三峽」的遠大目標也將達成。(本文作者為工研院能資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