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86
字型:
▓撰文:徐銘宏
燃煤電廠一直是國內電力的基礎負載主力,擁有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在污染防制技術的進步下,對於環境的影響已經大幅降低。在整體性的思考下,未來燃煤電廠在電力結構中仍應佔有一席之地。
行政院日前已正式核定大潭天然氣電廠興建計劃,相關機組設備及天然氣燃料採購將陸續公開招標,因為此計劃預算龐大,吸引來自全球大型企業集團及國內團體的興趣與注目。這個大型計劃雖有促進國內經濟成長的作用,但天然氣燃料發電成本較高仍是未來的挑戰。
我國近十年來陸續推動天然氣發電,並限制燃煤電廠的開發,已使原本為尖載及中載機組的天然氣發電比例升高。目前台灣地區主要以燃煤電廠及核能電廠做為基礎負載機組,以提供穩定、價廉且質優之電力,在未來核電廠除役後,燃煤電廠應可擔負起基載的任務。
價格與存量為主要優勢
比較燃煤發電、核能發電及天然氣發電等特性,燃煤電廠仍有其特殊與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優勢如下:
一、煤炭輸送儲存容易且分佈廣,世界蘊藏量估計達216年以上,來源及價格穩定,對於能源安全有重大的影響。
二、世界天然氣蘊藏量估計僅剩62年左右,而天然氣的價格因全球需求量增加,更呈現上漲的趨勢,造成燃氣電廠發電成本增加,對於電力營運較為不利。
三、我國自產天然氣貧乏,約89%以上須仰賴進口,目前仍僅靠高雄永安站接收;在未來民營天然氣電廠陸續商轉後,天然氣安全存量成為一個問題。
四、「非核家園」理念政策限制國內核能電廠的開發,各核電廠將逐漸除役,基載須由發電成本低且穩定者負擔。
努力擺脫昔日污染惡名
對於燃煤電廠經常被質疑產生較多的污染問題,經分析後,發現燃煤電廠最主要的污染物為煤塵、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目前國內已有民營發電業者,採用高效率之超臨界壓力燃煤發電廠,其效率較一般傳統機組高出約4%。高效率機組雖然造價較高,但相對的耗煤量低,所產生之污染和廢棄物也較少。
在燃煤電廠煤塵抑制方面,採用密閉式儲煤設備,運送時搭配密閉式輸送帶來輸送,可有效防止煤塵逸散。在粒狀污染物防制方面,則採用效率達99%以上之靜電集塵器及全密閉式輸灰系統,有效減少粒狀污染物之排放。此外,鍋爐配置低氮氧化物燃燒器、排煙脫硝系統及排煙脫硫系統,則可使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之排放減至最低,遠低於國家環保標準。高效率燃煤電廠配置先進污染防制設備污染排放實績如下表所示:
<表一:高效率燃煤電廠污染排放實績表>
由上表所示,在燃煤電廠的先進防制污染技術下,只要規劃得當,燃煤電廠也可以非常的乾淨。
溫室效應須有優先對策
燃煤電廠亦常被質疑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問題。事實上,近年來各先進國家已開始進行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計算準確度,以及減量成本的研究,亦即未來應朝溫室效應強度高且減量成本低之氣體優先減量,「京都議定書」中明定之六種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來源及強度如下表所示:
<表二:溫室效應氣體一覽表>
由上表可知,二氧化碳只是六種溫室效應氣體之一,其他溫室效應氣體尚包括甲烷、六氟化硫、氫氟碳化物等,甲烷的危害是二氧化碳的21倍,六氟化硫更達二氧化碳的23,900倍,且滯留於大氣中的時間更長,造成溫室效應的影響更大。過去大家常忽略其他五種溫室氣體對地球的危害,而僅注重二氧化碳的問題,造成甲烷、氫氟碳化物等溫室氣體對環境之影響被低估。
以日本為例,為履行京都議定書規定之溫室氣體減量,主要是將非能源產生之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等三種氣體之排放量控制在2010年時仍較1990年之水準減少0.5%,而能源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則維持與1990年相同之水準,日本國會已於2002年6月批准京都議定書,其策略基準首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兼容並蓄,並未對能源使用實施直接管制,以減少對日本經濟發展之影響。
未來電力結構的主角
電力為一國之工業基礎,必需提供質優、價廉且可靠之電力,才能維持經濟成長與造福民生,在政府當局努力拼經濟的同時,我國未來電力結構的調整,應予以慎思,如能將擔負基載重任的燃煤電廠佔比提高,加速開放民間參與發電業以提高競爭力,相信可以維持我國電力結構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如能增設新型、高效率之燃煤機組,就可淘汰老舊、低效率之機組,以達電力供應穩定,並兼顧環境保護之雙贏局面。(本文作者任職於麥寮汽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