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公民電廠】以綠能帶動地方創生:達魯瑪克公民電廠的部落啟示

2019/12/18 |撰文:Eric楊(特約撰稿人) 點閱人次: 2551

字型:


攝影/Eric楊

與自然共生的理念,達魯瑪克(Taromak)部落居民在共識之下以「公民電廠」的方式呈現,從太陽能發電開始,帶給部落人才、觀光與更多地方創生的可能。


在走進原住民語中被稱為「勇士居住之地」的台東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它的特色不只是台東縣內唯一的純魯凱族聚落,更來自於環抱在山林與溪流的生活空間中,所傳達給部落居民或大眾對於「生態」的共存主張。

電廠的意義──「循環」

「我們推動公民電廠的目的,不光是以滿足部落用電為目標,我們希望『循環』的這件事能在部落實踐。」推動達魯瑪克公民電廠計畫的專案副理、同時也是在地居民的田凱玲,很快地拋出公民電廠對部落的意義。由於部落兼具水力(達南溪水力發電)、陽光(每日平均日照期約4.5小時)與山林資源(約一千公頃傳統領域),讓達魯瑪克得以發展太陽能為主、再結合不同綠能的發電目標。

由於部落曾經遭到大規模水患,歷經部落遷移、重建過往記憶,讓部落瞭解到,如何與自然共生,才是部落向自然學習的功課。因此,公民電廠的推動,讓部落能從「能源」開發為起始點,進而連結「人才」與「觀光」,達到「循環」的目標。公民電廠推動的過程,帶給部落最大的意義就是「地方創生」。

田凱玲提到,部落自6年前開始推動綠能,部落居民一開始對太陽能發電設置及成本等並不是完全了解,經過不斷的溝通,在部落主席胡進德(Wkolringa Lrarobeciake,現為達魯瑪克綠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公民團體以及民間企業協助下,讓部落居民最終願意踏出共同參與的一步,集資成立達魯瑪克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田凱玲指出,目前部落對於綠能運用已有共識,藉由工作坊、會議以及在地架設實用性綠能設施(如在獵場工寮、教會等主要聚會所架設太陽能發電設施及巡守隊辦公室架設風力發電設施),讓綠能運用可以在部落生根。以達魯瑪克部落400多戶,年用電量以160萬度估算,現有東興水力發電廠,若再加上未來部落的再生能源發電,可調節當地電能供應。

攝影/Eric楊

綠能就是創生

田凱玲補充,電廠所需的基礎設置(含大型太陽能板裝置、家戶聯電設備、電廠設備與管理),至少需要新台幣5,000萬元,因此現階段除需募集資金外,也向能源局申請「偏遠地區設置綠能發電設備示範補助計畫」,先由第一階段補助經費進行部落綠能潛力盤點並提出規劃報告,第二階段則預計設置兩處發電站,包括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原大南國小)各建物屋頂、以及部落大型籃球場頂棚。另部落已開始進行綠電人才培育,有數名部落青年完成太陽能發電專業訓練,田凱玲說:「你知道嗎,像我剛剛提到的獵場工寮,就是這群部落青年自主完成設置!」從這些能源人才種子開始,因為電廠計畫,也創造了在地就業(創生)的可能性。

達魯瑪克未來的綠能想像,一方面是經由政府示範補助完成在地綠能潛力盤點與規劃,並進行第二階段的設備建置;另一方面,田凱玲很興奮地表示,部落的山林資源十分豐富,後續也將以這些林下資源(如植物果實或掉落廢葉)作為生質能開發的選項。此外,在緊鄰部落的聯外道路也將設置小型風力發電設備供應路燈用電,更要讓風力發電設施成為部落綠色觀光的入口意象。

達魯瑪克部落在實踐綠能的路途上,看到的不只是自主發電帶來的效益,更是一幅人與自然、自然與產業、產業與生活循環的有機畫作,也提供台灣各部落發展新的選擇途徑。


關鍵字:公民電廠,綠能,太陽能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