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投資未來——論我國推動海洋溫差發電研究

2003/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71

字型:


▓撰文:林劭珍

海洋溫差發電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層與深層溫度的差異,轉換熱量成為電力,屬於再生能源的一種,然而在地理因素影響與經濟效益的考量下,世界各國對於溫差發電的推動尚無出色的成績。我國地理環境適合,在廣倡再生能源利用的今日,對於溫差發電的相關研究工作,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

台灣東部面臨太平洋,沿岸陡降,離岸不遠處水深即可達1,000公尺,海水溫差經年維持在20℃以上,且有黑潮暖流通過,有利於溫差的提高,因此國際公認我國為最有開發海洋溫差發電潛力的地區之一。

我國需要利用海洋溫差發電基於兩個訴求:一是缺乏自產能源,每年自國外進口約98%的能源,但東部海域卻蘊藏著3,000MW的海洋溫差能源尚待開發;二是現有發電廠產生的污染問題屢受民眾抗議,電源開發不易,然海洋溫差發電卻不會導致嚴重污染。

利弊參半,尚待突破

在談推行海洋溫差發電之前,本文先就海洋溫差發電的優點與限制做簡單的介紹:

一、為天然能源,海洋本身蘊藏龐大的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源源不斷的隨時供應。
二、不需燃料,為一種乾淨的能源,無污染物。
三、發電廠可座落於海洋上,無購地覓地之苦。
四、可分餾出淡水,解決海島的工業及飲水及工業用水。
五、可產生許多有價值的副產品,如氫氣、冷凍、空調、冷藏、藥品等,其中氫氣更是燃料電池的動力來源,有利於再生能源的共生。
六、深海中的礦物質、營養鹽、微生物貝藻類漁業資源豐富,可發展漁業、海洋牧場及海上觀光事業。
七、可與教育、觀光結合,以展覽館方式對其海洋溫差發電的原理及價值做介紹。
八、可帶動產業科技的發展,如海洋科技、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科技。

雖然海洋溫差發電有許多優點,但仍有其缺點與發展的限制:

一、以經濟層面觀之,其成本較同樣發電量的燃煤發電廠或其他發電方式來得高。
二、以技術層面觀之,海洋工程困難,如大尺寸冷水管的裝設、巨大零組件的製造、搬運與安裝、風浪流的挑戰,以及材料易腐蝕。
三、以能源轉換效率觀之,與一般火力發電廠相比,其能源轉換效率相對偏低。
四、以環境影響層面觀之,由於海洋溫差發電的發展,因此引起許多科學家對海洋環境的評估與研究,雖然與傳統電廠相比,顯然是個較無害的技術,但其產物仍會引起海洋污染及環境調整的問題。

蘊藏豐富,規劃謹慎

台電於1980年起開始注意海洋溫差發電在台灣的可行性,著手進行「台灣東部海域海洋溫差發電潛能研究計畫」,並完成候選廠址資料調查及初步可行性研究與電廠概念設計。在1988年從事海洋溫差多目標利用研究,其目的在建造一座5MW的先導型溫差電廠,並將冷海水做養殖等多目標利用,以提高電廠經濟效應。

但該計畫因冷水管路之鋪設技術風險仍高,初步估計其發電的經濟性不顯著,目前仍無法與傳統電廠競爭。目前台電正繼續配合能源會,進行「海洋溫差發電計畫」的研發工作,實際執行尚無確切結論。

從以上可以看出,台灣有著優渥的地理條件來進行海洋溫差發電,若能克服技術上及經濟上的問題,其可行性是很高的。據估計,台灣東部可設立八座400MW的溫差電廠,總電量將可達到3,200MW,如能達到此預估值,將對台灣的電力供應有相當大的幫助。

建立先導,投資未來

筆者認為,既然海洋溫差發電擁有眾多優點,是不是能針對其缺點與限制處,加以突破,而讓其在台灣實際運轉。台電對於東部海岸的評估,已遴選出適合溫差發電的理想地點,卻因經濟效益不彰,使得整個發展進度緩慢。海洋溫差發電的歷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我國對此的研究亦超過20年,亟待有一座實驗性的電廠做為先導,以長期投資的角度,為相關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積極發展海洋溫差的國家中,均已有實驗電廠,藉由實際的執行克服海洋工程技術的限制,並從中獲取多方的經驗,如材料科技的進步、海洋工程技術的突破等。以前瞻性的眼光觀察,如果海洋溫差發電有成,一旦國際政經變化、能源短缺等情況發生,東部海域的豐富資源,就將會是國內有效的自產能源支柱。

近年來,由於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生活品質日益提升,對於電力的需求亦大幅地提高。然而,對於高度倚賴進口能源的我國來說,有效的自產能源是最佳的保障。我國得天獨厚具有發展海洋溫差的潛力,實在不應該忽視這項豐富的資源,在環境因素可行的前提下,開發海洋溫差發電的經濟因素,應該可以視為對未來的投資,值得謹慎去思考、積極的給予鼓勵。(本文作者為旭光中學生活科技教師)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