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55
字型:
■整輯:謝惠子 ■圖片提供:可寧衛能資公司
西青埔垃圾衛生掩埋場係內政部營建署所屬高雄都會公園第二期園區基地,這座填埋了高雄市居民廢棄物二十餘年、累積約900萬噸垃圾量的掩埋場,已於民國88年6月29日正式封場,並由高雄市環保局極力推動轉型,於89年4月17日成功地完成沼氣處理發電設施之併聯測試,且於同年5月29日正式啟用運轉;未來,更將依計畫復育成「高雄都會公園」,除可美化生活景觀、提供民眾休閒去處,從而提升居住品質,更是城市呼吸的綠色心肺。
西青埔掩埋場為國內最大的垃圾衛生掩埋場,其沼氣處理發電設施的設置容量為6,800瓩,依現行規定目前每小時發電約為5,000瓩,相當於5,000度的電力,約可提供7,000戶家庭的用電量。因為掩埋場可觀的垃圾量,預計需處理的沼氣將可提供20年以上的發電量,並可隨著沼氣量的多寡趨勢彈性增減發電機組,預計最大發電量將達到9,500瓩,相當於可提供約12,000戶的家庭用電需求。
西青埔掩埋場將蛻變成高雄都會公園,原本的沼氣污染轉換成能源應用,在環境保育與教育上,特別具有重大意義:其規劃設計為目前國內最完善的相關工作之一,從整體的污染防治、土地規劃、環境復育計畫到提升人居品質,同時更朝資源化的目標邁進,因此被視為環保界的最佳代表典範。
綠色心肺好呼吸,多功能都會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係營建署首先推動之區域型森林公園,以「都市森林與自然教室」概念為設計主軸;即以土地資源保育觀點,整合自然生態、環境科學與藝術美學理念,進行規劃施作,是全國首座兼具環保生態與休閒遊憩的大型多功能都會公園。
園區分成兩階段開發,第一期區域為民國85年4月17日開放服務的「動態活動區」,面積約35公頃,已成為高雄地區重要的戶外休閒遊憩場所之一,同時也提供許多學校辦理戶外教學活動。而第二期園區,佔地更為遼闊,包括西青埔掩埋場及週邊區域,共約60公頃,將規劃為「森林植物區」,以營造出林木蓊鬱的都市森林公園為目標。其範圍以台糖青埔農場為主,依規劃原則、基地背景特性及地形變化,分為入口區、動態活動區及森林植物區,分述如下:
一、入口區:
於動態活動區南側(已開放)及森林植物區北側(施工中)各設一主要入口,其中森林植物區北側與高雄新市鎮聯結,活動區南側以中央廣場引入各地遊客,並設置「金雞報時」日晷雕塑為都會公園之地標。
二、動態活動區
位於青埔溪東側地區,面積約35公頃。提供遊客動態遊憩活動與服務設施為主。
三、森林植物區(施工中)
位於青埔溪西側、後勁溪北側之區域,面積約60公頃。利用掩埋場使用後所形成之地形起伏,規劃森林植物區,以林木植栽為主,並於適當休憩點設置涼亭,且以步道連貫。提供靜態賞景及環境教育場所,遊客可藉此了解掩埋場經人工綠化轉變成公園的過程。
目前已完成動態活動區及南側入口區第一期部份約35公頃。第二期森林植物區原本提供高雄市西青埔掩埋場使用,現正進行各項封場覆土及綠化復育工程,並分階段施作園區植栽及步道等設施,預計將於94年底完工, 95年始可呈現整體園區景觀。
港都「埔」遊風,但盼故人訪
走在一期園區的蔥蓊綠蔭步道中,望著逐漸茂盛的林木,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塵土飛揚、惡臭難聞的垃圾場;而二期園區中,掩埋場南側及西南側坡地目前已完成綠化植栽,未久將可擁有森林、草原、親水池、竹林、旱地、溪流等多樣化的棲息容納腹地。除提供大面積遊憩休閒綠地、兼具增進區域景觀資源及改善週邊環境品質之功能外,又因其特殊環境背景,亦是推動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
期望讀友下次再過境高雄港都遊賞時,別忘了順道參訪這處「絕地重生」的綠色心肺──高雄都會公園。(感謝高雄市環保局第四科王建智科長提供參考資料)
趴趴走地圖
高雄都會公園位於高雄後勁溪以北、台一線省道西側之高雄縣、市界上, 距高雄火車站約30分鐘車程。由高雄市區至本園建議路線如下:
*自行開車經由省道台一線:
高雄市區民族路北上往橋頭方向→至高楠公路經楠梓路橋往橋頭方向續行約1公里→遇德民路左轉西行約200公尺→左側為高雄監理處,右側即為高雄都會公園入口。
*自行開車經由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楠梓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往楠梓方向(北上59號出口、南下59B楠梓大社出口)→於楠陽路由楠梓陸橋往橋頭、台南方向右轉接省道高楠公路→下楠梓路橋往橋頭方向續行約1公里→遇德民路左轉西行約200 公尺。
*搭乘火車:
火車→楠梓火車站→出車站後右轉楠梓新路約20公尺→搭乘高雄市公車 29號(往左營方向)→至高雄監理處(都會公園)站下車,對面即為高雄都會公園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