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14
字型:
■撰文:許禎元
當美國政府公佈最新的國家能源計畫時,很明顯地可看出加拿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簡單的說,美國的能源需求與加拿大息息相關。事實上,一直試圖與加拿大及墨西哥推動所謂大陸性能源政策(Continental Energy Policy)的美國總統小布希宣布,美國將繼續仰賴加國的能源供應來避免該政府所謂的「能源危機」(Energy Crisis),這對加拿大的能源相關產業的確是個好消息,然而也引起渥太華當局與其他各省間的紛爭。
整個加拿大能源事務,依法權責於該國二級政府之間,各省主管當地的天然資源,且供應鄰近國家或區域之所需,聯邦政府則協調建立各省與對外市場。近來各省和所屬領地為取得更多能源政策的主導權,或至少爭取一席能與週邊鄰近國家如美國進行雙邊談判,而一直不斷處於爭論中。聯邦政府與各省的能源部長在今年6月份的一場會議中達成共識,同意成立一個包含聯邦及省級的委員會(Federal-Provincial Committee),共同推動發展加拿大在北美能源貿易市場繼續佔有重要地位。
政策方向及相關問題探討
加拿大的能源政策主要建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消費者使用三個方面上,其相對問題頗值得國人深思。
一、經濟發展方面
歷經多方面不斷改革,才能確保加拿大能源產業的繼續成長。在亞伯達省(Alberta),為促進市場競爭力,自2001年1月1日起,取消電價管制規定(Deregulation)。隨後安大略省(Ontario)亦在2002年5月1日跟進,這使得亞省的電價費用高於其他省份。儘管亞省政府提出補貼的計畫,這對於用電的消費者而言,已明顯地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壓力,一些靠著退休金和只有基本固定薪資的居民,開始被迫考慮搬到別的省份,工業用電也被這項政策波及,一些廠商已經取消新的擴充(廠)計畫,有些甚至考慮遷廠至別的地區。
位於該省愛德蒙頓市(Edmonton)附近的一家塑膠乳製品瓶罐製造商,過去每月平均電費支出約加幣31,000元,但是在取消電價管制規定的Portola Packaging法案通過後,雖在省府補貼計畫之下,每月電費仍高達加幣75,000元。安大略省政府雖然支持用取消電價管制來開放電力市場,但之前立法的推動不如預期,且多數加國工程專家、經濟學者都同意從壟斷走向市場開放是非常複雜且困難的過程,相對其他多數各省,仍處於觀望的態度和仍舊維持相對廉價的電力供應,因此也造成了取消電價管制規定之誘因稍嫌不足。
聯邦政府的自然資源部長Ralph Goodale於2001年5月指出:「當美國公司的資金投資加國興建輸送管路,用來供應美國在能源上的需求,加拿大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其本身能源需求的利益。」由於取消電價管制的爭議主要是因低廉費用和長期的電力市場穩定性將會受到影響,評論家指出這項政策將會促使高價電費時代的來臨,不一定有助於加國整體經濟成長。
二、環境保護方面
能源在環境上的影響,最主要是全球氣候變化的議題,預料美國將繼續杯葛「京都議定書」,小布希總統認為雖全球暖化情形日趨嚴重,但美國國內能源短缺問題及經濟發展則相對的更重要。這項以聯合國國際組織架構下所推動的協定,內容主要是要求世界各大工業國家逐漸減少會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總量。例如由一般以內燃機為動力車輛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種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氣候改變形態的主因。
按照這項協定,各大工業國家必須在2008至2012年減少這類排氣總量至5.2%。加拿大政府於1998年4月29日簽署這項協定,同一天簽署的國家還有日本、巴西、澳大利亞及大部份西歐國家。至目前為止,加國政府已推動很多計畫來促進能源的有效率使用,然而初步用來降低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成效並不顯著。
渥太華當局於2000年9月公佈一項數據顯示,以1998年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相較,比1990年仍多出1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排放總量仍然正向成長,但成長速度已比往年趨緩些。以1997至1998年度為例,排放總量僅增加1%,至於京都協定,雖然沒有美方的支持,卻不代表整件事情將毫無進展。2001年7月一場在德國波昂舉行的會談,歐洲國家共同承諾在沒有美國支持下仍然繼續一起推動這項協定,環境保護人士呼籲加拿大政府也能跟進,無需再顧及美方的反應。
三、消費者使用方面
最後,加拿大政府的能源政策主要放在確保每個世代加國人民能負擔得起所需能源費用。根據英國電力學會所做之分析,加國相較於世界上其它的工業大國,其電價算是低廉,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汽油和天然氣的費用無法和電價相比。
汽油價格在2000年創下高單價紀錄,一年內的漲幅幾乎高達50%,自1990年代起,北美洲天然氣每年的需求成長相當快速,開發新的天然氣的進度卻相當遲緩,在此之前,一般住戶每年預計要額外支出加幣約430元的天然氣費用。加國分析家們預測,天然氣成本將會繼續增加且迫使大型工業用戶關閉、裁員或考慮重新在天然氣供應充足和價格便宜的國家或區域設廠。
例如一家位於亞伯達省卡加利市(Calgary)的肥料製造廠AGRIUM,每年使用大量天然氣做為生產上百萬噸肥料的原料,該公司已在一年多前於阿根廷設立分廠,目前正評估在澳大利亞再設廠的可行性。由於天然氣的成本價格並不同於電價管制,加國除了要增加供應美國的需求量,境內天然氣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AGRIUM和其他的廠商給予聯邦政府壓力,要求協助廠商尋求新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因此,預計未來此類問題將日趨嚴重。(本文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