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採訪撰文:謝惠子
點閱人次:
3392
字型:
圖片提供/台灣綜合研究院
能源轉型引發全球第3次產業發展新熱潮,綠色經濟隨之推波助瀾,在這波浪潮中,台灣亦轉動能源新頁:由「電業法」啟程,續航至「能源發展綱領」2.0,正引領台灣能源轉型全速躍進中。
9月初秋老虎氣焰仍熾,大把陽光從玻璃窗射入,帶著金箭奔馳的力道與熱度,彷彿想書寫出國家邁向能源轉型的熱切氛圍。
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一所陳孟甫組長主要從事台灣能源政策規劃的相關研究,曾帶領計畫團隊多次參與政府能源政策規劃,包含2012年「能源發展綱領」的訂定及2.0版的修正工作,對於國內能源政策內容與發展十分熟稔。他在略略思考後,便開始簡單的概念述說。「『能源發展綱領』從字面上來看,無非就是著重在能源的角度,無論是講供給面或是需求面,都是圍繞著各種能源在發展應注意的綱要指導原則。」
攝影/謝惠子
「能源發展綱領」於2012年時由行政院核定,安全、效率及潔淨是能源政策的三大核心,同時由能源的需求端、供給端與系統端三個面向,並搭配法制與風險管理等機制配套,構成「安全穩定、效率運用、潔淨環境」的國家能源政策方針。
「綱領1.0版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已經算是很創新了,除了含括能源的供給也就是開發面,像是低碳天然氣合理使用、發展再生能源等,至於需求面就是要做到節約能源,除了強調供給與需求,還加入系統面,意在追求能源供需的均衡,這個特點算是一種突破,但是仍然側重在能源的角度。」
陳孟甫表示,「能源發展綱領」給出的是一個大方向的藍圖概念,而非細部的執行面,「亦即綱領代表著國家推行能源政策的方針理念,然後各部會機關據此再依各自的業務往下發展、落實,像是前進方向的指引。」當初第一版的誕生緣自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後,《能源管理法》進行修法,在第1條第2項增列條文中明訂,為確保全國能源供應穩定及安全,考量環境衝擊及兼顧經濟發展,應擬訂能源發展綱領,來做為能源政策計畫、準則及行動方案的方針。
隨著國際能源情勢變遷,能源轉型意識開始高漲,核能議題亦牽動各國的敏感神經,「非核家園」成為能源發展的大願景,因此透過綠色低碳能源的發展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更能帶動綠色經濟發展,於是經濟部能源局以「能源轉型」為主軸,於2016年展開「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的研修,並順利於今年(2017)4月24日正式核定。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綱領2.0在表達什麼?
在開始說明「能源發展綱領」2.0版的特色前,陳孟甫先簡單表述新版的主要架構,包括:願景目標、綱要方針、政策配套及推動機制等面向,其中「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社會公平」是建構能源轉型的綱要方針。
「簡單來說,2017年修正版2.0的核心落在『能源轉型』及『非核家園』上。」陳孟甫簡單小結。
現在就從「能源安全」開始談起。
2.0版除了維持原本需求面、供給面與系統面三大面向,在大體的規劃上都是朝長期15~20年的施政軸線進行,所以不管是在能源管理、產業結構轉型、擴大天然氣使用、智慧電網布建與應用、能源設施安全等項目上,除延續1.0版的精神,「不同的是在需求面多了『強化節約用電』及供給面『善用汽電共生系統配合調度供電之潛力』這兩項屬於短期確保能源轉型過程中電力供應穩定的規劃。」
陳孟甫解釋,因為綱領2.0訂出了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大眾自然會關切核能發電不用了將短少約12%的電力,是否會有缺電危機?尤其是夏日尖峰用電問題,這個在每年的7至8月都會發生,因此需在夏月推行節電計畫如鼓勵用戶節約用電、推行需量競價及時間電價等機制,加上汽電共生配合調度供電,來解決短期的用電問題。
綠色經濟:衝「量」之外還要提升綠能產「質」
「新政府於2016年5月上台後,大力推行綠能政策,並強調於能源轉型的同時要兼具再生能源發展與帶動綠能相關產業,然後從中創造出經濟價值,所以在綱領2.0中新增了『綠色經濟』這一塊,而綱領也從側重能源的角度擴大至綠能產業面。」
「綠色經濟」方針主要包括: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創新綠能減碳科技、普及綠能在地應用等項目,政府希望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20%,但不僅止於綠能數字的衝量,對於培養國內綠能產業並創造更多綠色商機,更有著「質」「量」均衡提升的期許。
陳孟甫打比方說,「台灣的太陽光電在世界排名前幾位,可是綠能產業不單只是太陽能、風力這些再生能源而已,還包含智慧電表、智慧電網、LED照明、電池儲能技術等等,而在發展這些綠能的同時是需要相當多東西來輔助的,台灣擁有電子產業厚實基礎的優勢,所以政府希望在推動這些綠能時,也讓產業在地化、本土化,也就是國內廠商要加入練兵,除了強大技術能量與培養綠能人才,進一步帶動整個綠色產業外,最終將產業推升至國際舞台、搶攻海外市場,是綠色經濟想要達到的願景。」
在此陳孟甫補充道,其實在1.0版中也並非全無綠色經濟的概念,只是較為強調能源、環境與經濟等3E之間的關聯性,讓國家在穩健中求發展;到了2.0版則是更加凸顯綠能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故將「綠色經濟」獨立出來,專為綠能發展得以質量兼具打底,使之成為完善綠能政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環境永續:圍繞著生活圈的大議題
在談到能源與經濟之後,環境永續亦是不容忽視的大議題。
「2.0版的環境永續項下包含:維護空氣品質、規劃適當區位、溫室氣體減量、達成非核家園及建構低碳環境等理念,這當中有關空污、區位及建構低碳環境非常值得一說。」
依國際趨勢,從《京都議定書》之後,溫室氣體減量一直是國際間規劃能源政策時的要項之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多來自能源部門,所以我國「能源發展綱領」於規劃環境面的初時也是注重在溫減目標上,並由環保署專責。但是近年來民眾開始留意並陳情反應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空污問題,由於空污屬於環境的一環,所以在2.0版中便納入空污的考量。
再來是區位問題。
「區位可以視為先期的評估規劃,也就是在建置相關的能源設施時,對於場址擇定的考量,必須含括對環境的影響。因為即使是布建再生能源設施,例如離岸風機開發是否影響白海豚、漁業航道等,都受到民眾關注與熱議,甚至是產生爭議,所以在溫減之外,擴大拉入大眾所關切的這些議題。」
如果再仔細檢視空污、區位、溫減及非核家園這4項,可以發現都是屬於「避免不要影響到環境」的被動概念,可是「建構低碳環境」這一項卻是屬於積極而主動的,陳孟甫以「正面意義」來形容它:「這是特殊的存在,著重在主動『建構』上,希望建構出一個低碳的生活圈,所以核心落在建構交通運輸、綠建築、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所有對生活環境有利美好的物件上。」
社會公平:能源轉型應是一種全民運動
人民是國家組成的根本,所以國家能源政策的推行怎麼可以少掉民眾的參與?為了讓全民有感,並促使公民參與成為常態,所以這次在2.0中亦新增了「社會公平」面向,它以「促進能源民主與正義」、「能源市場革新」兩大方針構築出能源轉型應是一種全民運動,可說是我國能源政策歷程的一大創舉呢!
陳孟甫指出,過往能源政策擬訂時通常以「國家」的高度往下發散,涵蓋量過大,可是近5到10年來,國際間在推動能源轉型時,多是由下而上的讓地方參與,亦即由一個小社區或是一個城鎮,自動自發的討論並規劃出這個區域適合發展什麼能源,凝聚眾力向上反映,形成所謂的零碳社區或是陽光社區。
「像是荷蘭的烏特列支(Utrecht)於2015年透過『城市對話』,邀請市民參與研擬能源政策,從小眾出發,往上匯聚成大能量,讓一個城市就可以是一個能源的規劃單位,成功翻轉能源轉型不只是國家的事,更是大家的事;此時民眾扮演主動者,政府成為引導與支援者,一起找到最有利的方向及創造福祉。」
台灣現在也有許多民間團體或是環團,透過政府提供的一些支助,開始在做這件事,凝聚成一股新的民間參與動能。陳孟甫覺得,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都不同,不需要將國外的經驗都全盤複製過來,尤其台灣地小人稠,要發展更小的、分散式的能源單位及整合運用它,其中建構微電網就是種挑戰與考驗,目前的重點其實應該落在如何把民眾拉進來,讓他們願意自發性的做綠能開發及節約能源,形成全民共襄盛舉的態勢。
至於「能源市場革新」部分,新政府上台後除了力推能源轉型,也推動電業市場改革、也就是進行《電業法》修正,未來台電不再是獨家獨大,更細緻的分割有助於融入大環境的轉型與變革氛圍。
政策配套:以工具概念來協助機制推動
綱領2.0介紹已來到尾聲,沒有納入前述4大綱要方針的「政策配套」,因為比較算是屬於「政策工具」類的概念,主要是傳達政府擬定能源政策方向時,要利用如法規(完善能源轉型法制)、制度(全面低碳施政)、獎勵(多元配套機制)、教育(深化能源風險溝通與教育)等這些工具來輔助達成。
「像是要做能源轉型必須有哪些相對應的法規如《電業法》來幫忙,而若要拉抬綠能產業也要有綠色金融的輔助。」陳孟甫說,綠色金融也是新增項目,概念來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裡面就訂有綠色金融條文,讓國家在發展綠能時有專屬的綠色基金可動用,包含給予廠商優惠貸款及融資。
此外,是將「中央與地方共同治理」新增列進「全面低碳施政」裡。陳孟甫指出,這部分是配合「社會公平」民眾參與的延續,原因是我國中央與地方的分權中能源事務歸屬於中央,因此地方政府執行能源相關業務,多半歸納到經發局或產發局裡,並無設置專責的「能源局」部門。
「可是觀察國際潮流,能源轉型是由下而上的全民運動,此時地方政府將扮演重要推手的角色,尤其太陽能這類分散型的能源設置就是地方可以自行著墨的,因此希望慢慢賦予地方政府共同治理的角色。」
儘管如此,目前在作法上仍是以專案計畫方式,賦予地方政府進行例如縣市節電運動這類的工作,或是成立小規模的綠能辦公室,等到未來運作模式與時機成熟了,有一天或許可以透過修法與制度改革,讓縣市政府負有能源相關事務的權責。
方向+執行,「能源轉型白皮書」強力應援
最後要談論的是「能源轉型白皮書」。
其實在訪談過程中,「能源轉型白皮書」與盤點出的174項常常被提到,因為綱領本身代表著國家的能源政策「方向」,而能源轉型白皮書則是「推動機制」,具有實質的行動力。
「之前在1.0版中並沒有白皮書及滾動檢討的部分,『能源轉型白皮書』可以視為2.0版的後續發展,因為我們希望訂定一個有具體、有做為的白皮書,透過具體呈現與執行,讓民眾產生連結感,知道政府在做什麼事,也使綱領不淪於口號式的喊話。」所以在看完綱領之後,接著可以透過目前撰擬中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則整個上下脈絡發展將變得清楚。
簡言之,「能源轉型白皮書」中會討論粹取出重要項目,然後做成具體的行動計畫或方案,並且每年滾動式檢視有無達到預定目標,以有助全面推動能源轉型,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願景。
隨著「能源發展綱領」2.0的修正完成,以及能源轉型白皮書進入工作小組討論階段,一步步勾勒出台灣能源轉型的大未來,而台灣能源轉型包含全國上下的熱切心意,值得長期關注。
能源發展綱領2.0研修側記
「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透過網路平台與分區說明會議同步併行,讓關心能源議題民眾能夠共同參與討論,並且蒐集更多創新想法與意見,為公眾參與國家能源政策留下美好鈐記。
- 「能源發展綱領」修正草案自2016年9月12日至26日為期14天,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開放民眾提供意見。
- 自2016年9月19日起,召開4場分區意見徵詢會議:南區高雄場9月19日、東區花蓮場9月21日、中區台中場9月23日、北區台北場9月26日。
- 2017年4月24日,行政院核定修正「能源發展綱領」,此後將每5年定期檢討。
圖片提供/台灣綜合研究院
關鍵字:能源發展綱領,能源轉型,社會公平,綠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