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中國大陸石油政策之剖析

2004/1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266

字型:


▓撰文:蕭慕俊

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一再創下歷史新高,且油價震盪時間持續拉長。從國際油價上漲對國家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來看,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油價上漲必然造成本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亦刺激政府採取相關緊縮政策以應對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面臨高油價時代的到來,身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中國大陸又是如何因應,值得探討。

截至2003年年底,中國大陸全年共生產原油16,931.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簡稱同比)增長1.5%;進口原油9,112.63萬噸,同比增長31.29%;國內原油消費量為25,231.2萬噸,同比增長10.15%,石油消費總量為27,389.2萬噸,同比則增長11.52%。顯示2003年中國大陸石油產量增速減緩,而原油進口量和消費量則大幅上漲。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大陸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6.66%,而同期間的石油產量年均增速僅為1.75%,而這個增速於2004年第一季再度被重新改寫。其中,僅本土的成品油消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6%,而汽油與柴油則分別增長23.4%和22.3%,顯示中國大陸已進入用油高峰期,在未來幾年內,進口石油的數量應是有增無減,趨勢不易改變。此外,由於受到電力供應吃緊的影響,更加重對於石油的依賴,且在本土油氣產量有限的情況下,進而轉於求助進口石油,所以當國際油價飆漲時,中國大陸的油價也只能一同往上飆升。

四面出擊,尋找油源

2003年,中國大陸整體石油消費總量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僅次於美國。但目前高度的石油進口量及昂貴的油價,大大刺激了石油需求量日增的中國大陸。每桶50美元以上的油價,讓中國大陸開始關注石油的安全問題,為使經濟能夠持續平穩發展,中國大陸勢必要有穩定可靠的石油供應管道、平實的價格機制與相關措施,以穩定國計民生。

2004年4月,佔中國大陸油產量三分之一的大慶油田,提出將於今後七年內年平均減產約7%的產量。該項大慶油田的減產計劃顯示,這個30多年來承擔著中國大陸石油供給最重要歷史使命的「石油儲窖」,在現有的探勘和開採技術條件下,可開採的石油儲量已所剩無多,並將面臨枯竭的命運!

在經濟持續成長的同時,其石油產量的縮限反映出中國大陸對於進口石油依賴的程度增大,且「石油安全」議題更逐漸成為中國大陸石油企業和政府決策部門頻繁討論的重點項目,並希望對於石油短缺能夠找到解決的對策。因此中國大陸的石油策略由幾年前的「油氣併舉、向氣傾斜;西邊供氣、替代石油;海域產油、就近供應」,演變成以「海外找油、四面出擊」為主軸,說明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帶動強勁的能源需求下所必需面臨及克服的課題。

因應高油價高進口量之措施

2003年海灣戰爭結束後油價大跌,一般咸信油價將不再揚升,但是世界經濟卻在SARS過後一路成長,油價也連帶步步高升;2004年8月,法國石油研究所預測近幾年內,國際油價將徘徊在每桶30至80美元之間。因此中國大陸面對國際油價的波動,除了「尋求海外供油多元化」的策略外,還進行如述措施:

一、提高石油使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大力開發、推廣替代能源,降低國家經濟對於石油的依賴。
二、加強本土石油探勘、開發及增加石油供應,以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度。
三、多元化進口石油,降低由於地區局勢造成的油價波動。
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探勘開發,以掌握更多國際油氣資源,提高抵禦高油價風險能力。
五、全方位進口石油,兼顧現貨與期貨貿易,穩定進口石油價格。
六、建立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提高在國際石油定價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七、加快國家石油儲備及石油供應安全體系之建設,鼓勵與支援企業進行商業儲備石油,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八、加速石油工業體制改革,建設石油市場體系,以逐步形成統一規範、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

其中,較為具體的作法則有:
一、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降低經濟過熱之現象,減少資源瓶頸嚴重化。
二、成立第一個國家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以資尋找開發南海資源的可行性。
三、成立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機構,進行石油儲備作業。
四、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成功收購新加坡國家石油公司(SPC)20.6%之股權,成為中國大陸第四家擁有石油上、中、下游完整產業的國營石油企業。
五、2004年4月上旬,中國大陸證監會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燃油期貨品項,並開始石油期貨的作業。
六、進行戰略石油儲備,選定浙江鎮海及岱山、山東黃島和遼寧大連等四區域,做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提高石油儲備能力超過30天的原油進口量。
七、中國大陸商務司於2004年11月宣布,將2005年原油出口配額削減為100萬噸,較2004年配額水平減少三分之二,以供應更多的本土市場。

高依存度下的憂思

綜言之,上述因應措施對於建立中國大陸新的石油體制應有幫助,但衡諸中國大陸石油市場的現況,今後幾年內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如果無法開源節流,將無法解決石油需求的不足,更遑論彌補供需缺口的擴大。據推測,2004年中國大陸石油的進口量將超過1.1~1.3億噸,屆時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高達40%;另外,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大陸石油的淨進口需求量仍將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長,對於目前石油需求短缺之窘態將雪上加霜。尤其高油價已促使各國增強對於石油資源重要性之認知,預期未來的競爭環境將愈趨激烈,對於石油的取得亦將更為困難。因此,在石油供需主客觀情勢未改變之前,中國大陸仍有一段遠路要走。(作者任職於中油公司)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