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05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從台灣地圖看上去,一隻繾綣春蠶靜臥住整個花蓮。自「燕子口」前方望過去,臥蠶的眼界眺向浩瀚遼闊的太平洋;攔腰的「北迴歸線」穿越瑞穗,矗立成舞鶴台地上的「掃叭路柱」巨石遺跡。古洄瀾奇萊,激盪出澎湃迂迴的花蓮開拓史。
花蓮縣位於台灣東部,南北長137.5公里,東西寬43公里,最窄處為27公里,境內面積共4,628.5平方公里,是全台第一大。不過,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平均卻只有75人,與其地理因素有關,因為花蓮縣適宜人居住的平原僅佔7%,其餘的則是6%的河川和87%的山地,因此幾乎天天可「開門見山」!
早期花蓮的住民以山胞阿美族為最多,其次為泰雅族、布農族、平埔族等,直到清同治年間漢人才大舉進入此地開墾。在清廷的撫番屯墾、開礦造業、發展交通下,花蓮的重要性日增,不再是荒僻的後山之地。日治時代,日人經營運輸、郵遞、金融、製糖等事業,並開築汽車公路、重修八通關行人道、完成東台灣鐵路全線通車,更奠定了花蓮港日後發展的潛力。光復後,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積極闢建機場、航線等,奠下花蓮由農業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的基礎,也為後山文化挹注新的一章。
酣暢淋漓的水鄉之地
花蓮古稱奇萊,相傳花蓮溪東注於海,其勢海濤激盪,迂迴澎湃,狀若「洄瀾」,因此才有後來的「花蓮港」諧稱,光復後始改稱「花蓮」,並沿用至今。此外,花蓮境內盡是巍峨的高山,東側是海岸山脈,西邊是中央山脈,這兩座山脈有如大人與小孩相牽並行,東西輝映,形成了特殊的地形景觀。中央山脈擁有豐富的礦產,其上的動植物生態更是種類繁多,因此政府在此設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和玉山國家公園。
由於縣內的西大半部均為中央山脈山區,且覆蓋著廣大的原始森林,所以林區地表所蓄積的豐沛水量便沿著山谷瀉流而下,匯聚成河。花蓮境內較大的河川,從北到南依序是和平溪(舊名大濁水溪)、立霧溪、花蓮溪和秀姑巒溪;其中秀姑巒溪沿岸風景秀麗,水流湍急,更因泛舟運動的崛起而馳名全國。
東部發電廠
因為山巒環翠、水流湍淙,台電公司配合國策開發自產能源,在花蓮境內的木瓜溪、立霧溪積極建設水力發電承擔中間負載,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負責供應用電的東部發電廠,共轄有立霧、銅門、龍澗、清流、清水、初英、榕樹、溪口、水簾、龍溪等10座水力電廠,計16部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為183,000瓩,年發電量約10億度左右,全數均提供花蓮縣使用,另不足電力則透過新東西線及南部輸電線補足。
位於立霧溪下游的立霧溪電廠,係引用立霧溪及其支流砂卡礑溪之水流發電,裝置有兩部各16,000瓩的發電機組;於民國52年進行立霧尖峰計畫,用以調節系統尖峰負載,因此曾締造出藉東西輸電線及南迴輸電線輸送併入西部電力系統的輝煌供電紀錄。而位於木瓜溪左岸的銅門電廠,裝置容量共21,000瓩,該廠在水簾建築水壩取水,兼具發電及農田灌溉雙重目標;綜合下游榕樹、初英電廠,年發電量可達1億9千萬度以上,另初英電廠的尾水放入吉安圳灌溉農田約3,600多公頃,裨益農、工業發展甚鉅。
龍澗電廠位於木瓜溪的上游,在其上游支流龍鳳橋標高1,249公尺處建高29.5公尺混凝土重力壩,廠房建於龍鳳溪右岸地下,有效落差855.7公尺,為遠東高落差電廠之一,裝置容量共97,200瓩。溪口電廠則是利用壽豐溪的水流發電,裝置容量為2,700瓩;清水電廠有一部2,000瓩的發電機組為民國28年製,年代最為久遠,另外有兩部各2,500瓩為30年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木瓜溪流域內雖然雨量充沛,但是受到天候及崩山的影響,導致銅門、初英、榕樹等電廠常因排砂停止發電,無法利用豐水期流量以增加發電效益;台電公司為改善運轉維護及增進發電效益,因而展開東部水力工程計畫,在該流域內從事奇萊引水,龍澗水力發電擴充、水簾水力發電、龍溪水力發電及清流水力發電等五項工程,共可增加裝置容量67,000瓩。
再生燃料與民營電廠
除了水流可產生電力之外,讀友是否知道家庭垃圾亦能轉化成可用的電力?由經濟部能源局資助、工研院能資所協同建置的「再生燃料示範廠」,即是將廢棄物製成再生燃料(Densified Refuse Derived Fuel,RDF)使用,且每小時可處理約1公噸的家庭垃圾。
由於該製造廠可依垃圾量的多寡於各鄉鎮自行設立,替代鄉鎮級掩埋場或中小型焚化爐,其所產出的衍生燃料也可化零為整回收能源,達到廢棄物能源再利用的目的。因此花蓮再生燃料示範廠的成功興建,是台灣再生能源開發的重要里程碑,不僅妥善解決廢棄物問題,也進行能源開發,對於能源幾乎仰賴進口的台灣,更具有莫大助益。
另方面,在政府積極輔導設置民營電廠下,身為台灣水泥業龍頭的台泥公司也投下鉅資,在秀林鄉內建置燃煤的和平火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為130萬瓩,已於91年正式商轉。由於和平電廠位於花蓮縣與宜蘭縣的和平溪交界上,因此和平電廠主要將電力躉售予台電公司供北區使用,不但有效紓解了「南電北送」的壓力,目前更已成花蓮縣的新地標。
從秀麗的景致中出發
「過山洞,長又長,妹妹學數數兒,數著數著睡著了!」如果讀友從宜蘭乘坐火車南來,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山洞緊接著一個山洞穿過;若是開車經由蘇花公路而來,便是一個斷崖接著一個斷崖的行過,讓人心生驚顫。這是中央山脈緊迫著太平洋所形成的「天險」,也因而創造出花蓮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景觀。
如壯觀雄偉的太魯閣峽谷、秀麗清新的鯉魚潭、秀姑巒溪激湍的水流,在夏天吸引無數年輕人前來泛舟,歡樂無比。此外還有花蓮的海洋公園、光復糖廠、瑞穗牧場等,可供遊客賞玩。而擁有水藍天青、旖旎風情的花蓮市,猶如一顆鑲嵌在花蓮縱谷區頂端的明珠,亦正等待讀友的造訪。因而屬於花蓮的美麗未來,現正就要起飛!(資料參考:花蓮縣政府網站╱感謝東部發電廠王進龍股長及和平電廠林文煌經理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