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9
字型:
█撰文:李清安、張克勤
為因應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要求與油價高漲的雙重壓力,經濟部能源局自民國89年起再次推動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獎勵作業,該次推廣迄今已補助安裝94,007戶,集熱面積達477,972.89平方公尺,1年約可節省38,000公秉油當量,並可減少約105,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我國化石能源替代率及溫室氣體排放之減量有相當程度之助益。藉由問卷調查資料得知,民眾對於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之滿意度高達94.8%,由此可見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之製造與安裝服務品質皆已臻成熟,惟仍需注意使用水質與颱風侵襲等外在影響及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意願之因素。
目前政府針對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用戶之補助金額,依安裝地點及型式之不同而有所差別(如表1)。補助迄今共核定合格製造供應廠商32家、合格安裝銷售廠商233家(苗栗與馬祖除外)、合格產品295件。
東部地區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快速成長
自民國89年6月起至95年3月20日共核撥94,007件(集熱面積477,972.89平方公尺,詳參表2),因受氣候及建物型式(集合住宅或透天厝)因素影響,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量大多集中在南部縣市(共54,292件,占全國57.75%),其次為中部地區(共29,324件,占全國31.19%)。東部地區雖僅占全國0.92%,但近年來隨著該區合格安裝銷售廠商的增加,東部地區安裝量亦呈現2位數成長之趨勢(94年有高達91.86%之成長率)。
而安裝的系統型式主要以面蓋式為主(占總安裝量92.29%),但近年來真空管系統則有漸增的趨勢(92至94年占總安裝量比例分別為6.86%、8.09%、10.05%);另外,安裝品牌亦集中於少數大廠,前4大製造廠商產品占總安裝量5成以上。國內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絕大多數的用途為家用熱水(占總安裝量99.60%),其次為宿舍、溫水游泳池及工業製程使用,但比例不高(僅占0.4%),可見國內對於太陽能熱水系統之應用層面似乎可以再多元化推廣。正因為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主要為一般家用洗澡熱水使用,故用戶安裝之系統大多屬小型系統,集熱面積多在10平方公尺以下(占97.88%)。
問卷結果用戶滿意度高
為瞭解一般民眾對於太陽能熱水系統之安裝情形與意見反應,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獎勵作業之計畫執行團隊自民國92年起,針對安裝補助款申請用戶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抽樣戶數為18,082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建築物主要以透天厝型式為主(占98.4%),其樓層數以3樓(占35.4%)和4樓(占42.0%)建物居多,且大部分是新成屋(屋齡在1至3年者占65.5%)。
而用戶之安裝動機則以「節約能源」(49.5%)及「安全考量」(39.9%)為主;用戶對於安裝後之熱水供應品質反應為:經常不熱者占1.2%,偶爾不熱者占4.2%,只有陰雨天不熱者占15.0%,從未有不熱情形者占79.6%。總結用戶對其所安裝之太陽能熱水系統之滿意度調查可發現,滿意及非常滿意達94.8%,不滿意者僅為0.1%,可見我國太陽能熱水系統之安裝品質、使用情況已能讓一般民眾滿意。
水質及颱風影響使用年限
影響太陽能熱水系統之使用年限原因諸多,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可分為系統內部(水質)與外部(颱風)二者,颱風屬瞬間外力局部區域破壞,而水質影響雖需長時間才會顯現但卻深遠且廣泛。
針對此兩項影響使用年限因素,在水質方面: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獎勵作業之計畫執行團隊截至94年底共抽樣收集安裝戶水質資料1,408筆(其中自來水892筆、地下水516筆),由此水質檢測結果得知:各縣市自來水水質以中、北部及離島等地區呈無結垢傾向,金門地區傾向發生金屬管路腐蝕現象;南部及東部地區傾向於管路中形成水垢。
而各地地下水質差異甚巨,不似自來水鄰近地區皆來自相同淨水廠,因而自來水數值變動不大亦較為集中,故各鄉鎮採集之地下水之變化很大;其中屏東縣除內埔鄉鄰近地區(包括三地門鄉、瑪家鄉及霧台鄉)水質變化較大外,其餘鄉鎮大多屬結垢傾向;高雄縣的大樹鄉亦有明顯腐蝕傾向,若略去大樹鄉數據不計,則高雄縣亦屬較微結垢傾向;另外,桃園縣、新竹縣、南投縣有腐蝕傾向,該地區若以地下水為太陽能熱水系統之使用水源,則須特別注意防蝕措施之必要性考量。
而關於颱風影響因素探討:由於民國94年間台灣遭受40年來罕見之連續3個強烈颱風(海棠、泰利、龍王)侵襲,造成全台太陽能熱水系統受損甚多(依計畫執行單位所曾接獲安裝用戶之電話通知,累計即已超過109件,推估實際損壞數字應數倍於此估計),計畫執行單位於接到用戶告知後除立即派員至現場進行訪查外,並就可能之損壞原因進行初步評估與分析。結果指出造成系統損壞之4項可能原因為:風力、屏障物、固定方式及結構強度等。問卷結果除提供國內相關產、官、學、研界之參考,並希望能喚起各界對太陽能熱水系統結構與安裝方式安全性能上之重視。(作者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能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