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配合供給是目前電力供需的新方向。打出「需量反應」這張牌,從需求面減少尖峰用電,用戶省電費,還可以減碳救地球!
我國自2015年11月開始實施「能源先期管理制度」,《能源管理法》規定大型投資生產計畫之能源用戶新設或擴建能源使用設施前的規劃階段,就要預先評估未來使用的能源效率與節能最佳可行技術,提出「能源使用說明書」(以下簡稱能說書),由經濟部能源局審查核准後始得興建,3年來已完成13件大型投資生產計畫能源使用說明書的審查。透過本制度之執行,確保了發電機組採用最佳可行技術、公用設備系統優化等效益。
低碳高效率的天然氣發電是台灣達成「非核家園」的要角之一。本文將分析天然氣的全球發展趨勢,亦深入探討我國天然氣政策發展趨勢。
今年(2018)5月,太陽光電的總裝置容量已超越水力發電,成為再生能源第1名!
今年(2018)可說是台灣的離岸風電元年,風電從陸域至離岸,由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到區塊開發,每一步都在為國內的基礎設施及產業供應鏈奠定良好的根基。 本篇將仔細剖析離岸風電政策內容、詳細走向與未來趨勢,解開離岸風電的迷霧!不看就落伍啦~
原住民部落由於地處偏遠,若是天災來襲,就可能面臨停電的危機。要怎麼讓原民部落免於能源匱乏的情況呢?利用原鄉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是最好的選擇!
605則意見、31次會議,凝聚成「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能源局於4月18日邀請社會團體參與第三階段公民對話會議,透過會議上的踴躍發言與各部會的聆聽,一起實踐「參與式」的能源治理。
經濟部能源局與德國在台協會於5月3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8臺德能源轉型論壇」,探討儲能、智慧電網和公民電廠在能源轉型中扮演的角色,活動圓滿成功。
「很多時候,民間和政府部門可能都已習慣過往的對話模式:民間團體提出質疑、輿論開始起舞、然後政府單位被動回應(有時還不回應)。但『共同協作』並不是這樣,而是大家共同就一個議題來集思廣益,經討論後得到最大共識。」主婦聯盟吳心萍主任在參與「能源轉型白皮書」工作小組後,有感而發地說。
605則意見、31次會議,凝聚成「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能源局在4月28日至29日邀請抽籤入選的公民參與第三階段公民面對面會議,透過分組討論,整理出對白皮書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