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人才培育不易,畢業後一般以從事教職為主,但是產業因應市場需求,對高階人才的需求也漸漸增加!本文專訪台大凝態中心林麗瓊博士,談談她由業界到學界的職涯經驗談。其次,林老師在研究教學上,一直以來都和能源領域有所關聯,除了談談自己,也和讀者分享能源領域人才培育的看法。
農機界的新星,來自臺灣的後山~
台灣的太陽能發展規劃於2025年要達到裝置容量20GW,這樣的綠能推動目標落在積極培育光電人才並長期擔任「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委員的健行科技大學電資學院江青瓚院長眼裡,看法如何?
在農林生產的過程中,會出現如稻稈、玉米稈、甘蔗渣、木屑、木竹加工業下腳料等廢棄物或副產品,一把火燒掉這些有機生物質是過去最常用的處理去化方式,不過若能利用固態成型技術,將這些農林廢棄物轉製成生質燃料(或稱木質顆粒),將可充分發揮「綠金」的循環經濟效益。
繼繳出北北基最大「陽光工廠」追日成績後,新北市再度用「心」發綠電,於三峽「碳中和樂園」打造出裝置容量2MW的心型「森之光」光電園區,可望在4月流螢飛舞的季節裡,成為另類的浪漫打卡區。
獲得第2屆APEC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競賽的智慧電網類銀質獎──光采濕地園區是綠能外交的好典範!
世界前20大風場中,台灣就占了16處,優質的海上風場將是離岸風電發展的良好條件,離岸風電預計在2025年要達到5.5GW的設置量,還要發展在地的離岸風電產業鏈。台船、中鋼分組Marine Team和Wind Team,將離岸風電的設備、安裝工程和搬運都要MIT(Made in Taiwan)!
以需求配合供給是目前電力供需的新方向。打出「需量反應」這張牌,從需求面減少尖峰用電,用戶省電費,還可以減碳救地球!
從2010至2017年,台達集團以高效產品協助全球客戶節電達243億度,提出廠區節能方案超過1,500項;在節能綠建築方面,經認證或捐建的綠建築至2017年亦達到節電1,490萬度,約相當可減少9,268噸二氧化碳排放,更是全球前百大通過減碳標準核可的唯一台灣企業代表,節能減碳行動力十足!
新的一年,能源報導編輯部持續與您共享最新的能源知識與動態!
因為業界前輩一句話,再加上日本福島核災的影響,讓法律專長出身的鑫盈能源執行長徐嘉男,就這麼跳進太陽能產業領域,一步步走出屬於他們的路。
以「綠色能源」為發展特色的健行科技大學,校內有一座全國首創的「太陽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場,加上於2018年6月揭牌的「太陽光電模組暨發電系統設置產業菁英訓練基地」,健行科技大學可說是國內首席作育光電人才的搖籃。
我國自2015年11月開始實施「能源先期管理制度」,《能源管理法》規定大型投資生產計畫之能源用戶新設或擴建能源使用設施前的規劃階段,就要預先評估未來使用的能源效率與節能最佳可行技術,提出「能源使用說明書」(以下簡稱能說書),由經濟部能源局審查核准後始得興建,3年來已完成13件大型投資生產計畫能源使用說明書的審查。透過本制度之執行,確保了發電機組採用最佳可行技術、公用設備系統優化等效益。
你玩過國內開發的能源遊戲嗎?今年(2018)7月發行的「電力啟動Power On!」桌遊,是一款設計蓋電廠和滿足城市用電的派對遊戲,老少咸宜,適合全家同樂,讓你玩桌遊就能懂能源!
自從川普在一片驚嘆聲中當選美國總統,過去兩年的全球氣候行動急轉直下,之後幾個國家也選出質疑氣候變遷真實性的領導人,權威機構蒐集的觀測數據也不時釋放壞消息,聯合國環境署(UNEP)甫公開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8),即是一例。
歐洲已經有3,500家再生能源合作社,採取公民參與、收益共享的模式創造在地的綠能發展,並朝向能源自治的方向前進;而我們也有4個案例的公民電廠正在進行中。藉由認識公民電廠的案例,參與綠能可以很簡單!
2018年 10月上旬,成立30週年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隆重推出《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闡述地表均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攝氏1.5℃後的可能衝擊,不僅引發廣大迴響,更成為12月在波蘭召開的COP24氣候會議上,最常被引用的科學文本。
為了在用電尖峰時段抑低用電量,美國、日本有許多電力公司都積極推動多樣化需量反應方案,可供我國借鑑。
「用戶群代表」是一種新的需量反應方案, 由集合商來集眾人之力,一起降低尖峰用電!
當我們在說「用電量成長」時,大多是指「尖峰用電成長」,若能以「需量反應」從需求面抑低尖峰用電,就可以讓電力供應相對有餘裕及更穩定。就來看看目前的4種「需量反應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