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也會轉彎!工研院將研發能量聚焦在「輕量」與「生活化」上,用心力「印刷」出獨步全球的可撓式太陽電池,為台灣綠能科技軟實力再添一筆光彩。
由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發表的2017年〈全球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 WEO2017)提供至2040年的能源展望預測,預期四大趨勢將在未來20年改變全球能源系統的面貌!
為促進國內環境永續發展,協助綠能科技及循環經濟等產業取得中長期資金,政府建立綠色債券發行制度,希望提供適當的誘因,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
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嚴重災情,遭土石埋沒的高雄那瑪夏小林村,在中央、地方政府與災民協調規劃下,由慈濟基金會協助重建,在大愛園區建造永久住宅。
空氣污染已經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我國機車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源,行政院於今年(2017)12月21日記者會正式宣示:台灣電動車時代來臨!
台灣沿海是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評定「全世界最優良海上風場」。沿海轉動的風力機,從陸上一路蜿蜒布建,甚至突破重圍,跨足海上!
從小在好山好水花蓮秀姑巒溪源頭長大的「御皇米企業」董事長宋鴻琳,不但帶領自家經營的百年老店「東里碾米廠」走出經營困局,塑造高質感的花東好米品牌,還破天荒地榮獲「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銀獎,每年省下2成電費和超過9成的燃油支出!證明碾米不但不是夕陽產業,還能迎頭趕上節能減碳的綠色浪潮。
由於北台灣日照時數較中南部少,一般民眾的直覺就會認為裝設太陽光電板不划算。為此,經濟部能源局公告,太陽能發電設備設置位在苗栗以北及宜蘭花蓮地區,電能躉購費率依照規定費率再加成15%,就是希望能刺激北部設置太陽能。
供電要穩定,各種機組都要出力!
結合電動載具淘汰的電池,「智慧電撲滿」儲電貨櫃將綠電、儲電與控制系統合為一體,打造社區型的移動式儲能車廂,讓偏鄉或離島的居民,都能綠能供電,自給自足!
在放滿系統主機的機房中,散熱是首要之務。想像中的機房,通常都有門禁管制,冷氣都開得很強、進入要脫鞋、或許還要換防塵衣!沒錯,機房是資訊處理中心,一旦機房環境出問題當機了,在離不開電腦的現代社會,這等「慘劇」所引起的恐慌恐怕是人人都不想承受的狀況!
能源皆仰賴進口的新加坡,近年來努力發展能源來源多元化,保持穩定的電力供應!
新加坡的電業改革從1995年至今,已經發展20餘年,從電力池競價到全民自由選擇的過程如何逐步改變?值得我們借鑒。
從今年(2017)1月電業法修正後,我們的電力事業將不再是一條龍的型態,電力市場開放的結果,電業形成了發電、輸配電到售電3個市場,在服務與費率方面你可以有更多選擇!
打破蔬果季節性收成時序,太陽能發揮「四季恆常」的十足熱力!
台灣時間2017年11月6日下午5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3屆締約方大會(簡稱COP23)在德國波昂(Bonn)揭開序幕。這不僅是第1次由島嶼國家斐濟取得主辦權的氣候會議,也是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後的首次大會,可說具備多重意義。
2017年10月6日「2017年臺灣全球招商論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
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疏浚工程完工,今年(2017)11月即迎接全球第2大Q- Flex級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AL AAMRIYA號」入港,開啟我國LNG接收站的新里程!
嘉義線番路鄉的逐鹿社區,是莫拉克風災後,鄒族居民易地重建的社區,也是嘉義縣境內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永久屋基地。 利用溫暖的陽光,逐鹿社區申請經濟部能源局「陽光社區」計畫,將家園與綠能結合,力行自己發電自己用。在地居民也在影片中,娓娓道來受災的過往與現在的「光」景。